第三百十三章 远征凯旋 (第2/3页)
我们最终的底线在哪儿?”
“呵呵,底线?要是实力允许,我把不得民国的疆界是整个印支半岛,不过,我想对诸位最后说说想法,和西方列强打交道,主要看实力,什么礼貌什么尊重都是假的,你比他强他才会尊重你。英国人跑了,但是鬼子一旦失败,他们还会回来,要想牢牢占据现在的土地,一方面是政府的外交,那个咱们管不着,另一方面是扶植当地人,什么克钦族、掸邦都可以,不能让他们拧成一股绳。”
“这是不是太不厚道了?”廖耀湘问道。
“中华民族的利益至高无上,没什么厚道不厚道的,再说我们只是把属于自己的土地拿回来,几位将军,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到东北去,去收回属于咱们自己的土地,有可能的话,我还要和老毛子打交道,阻止蒙古分裂,缅甸事关千秋万代,切切啊。”
“老弟,你军事上有一套,军事上难道就没有什么好交待的?“杜聿明道。
“光亭兄取笑了,军事上光亭兄应付得来,缅甸反攻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只需做好准备即可,没有英国人,仗还不是一样打?”
到最后,孙立人和戴安澜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双双走上前来,拿出两个盒子,“这是我们对家乡人的一点心意,请将军代为收下。”
陈际帆疑惑地看着他俩打开盒子,乖乖,这哪是“一点”心意,这是金条啊。
“你们这是?”
“老弟不要误会,这几根金条来路光明,是我们攒下的家当,老弟在安徽当家不易,这算是我们这些安徽人的心意。”
“呵呵不用,现在安徽有吃有穿,武器装备有了着落,金条用不着,反倒是这边物价飞涨,你们还是留着吧,家人也需要是不是?真的不用了,回头我还要向这边运大米哩。”
陈际帆坚决不收他们的,要是两位兄长清廉,这几根金条说不定是人家的保命钱,如果他们吃空额、搞贪污,这几根金条来路不正就更不能要。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军人送别不过是互相多敬几个礼而已,可老百姓就不同了,从昆明出发这一路上,老百姓沿路围着陈际帆的队伍,有的敲锣打鼓,有的鲜花彩带,更多的是将家里装水的、装饭的都拿出来,为战士们送上几个鸡蛋,几个烤熟的洋芋。
“谢谢大嫂,我们不能收,谢谢!”
“大爷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有纪律,不能收!”
“几位大哥,你们也不宽裕,心领了,心领了。”
一路上都是战士们的推脱之词,不过,“神鹰”早就重新规范了纪律,来到大西南,绝对不能那群众的任何东西,违者枪毙,无论军功!
人民群众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尽管他们很多大字不识,可是他们知道什么人才是他们的救星,陈际帆在车里一路看到衣衫褴褛的当地人,心情更加沉重,他也知道,国民政府在这个地方能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
胡玉峰看了看陈际帆,“当初老蒋执意不抵抗,要不是把富庶的东北留给日本人,就是借他们几个胆,日本人也不敢动全面侵华的念头,说起来,是老蒋壮人家的胆啊。”
高焕捷道:“要光是壮胆还好,张学良和老蒋把东北这么多资源、工厂都留给了日本人,把这头狼养的膘肥体壮,最后还不是吃亏了。”
陈际帆不想谈这个话题,尽管他心中对未来很有打算,他问道:“咱们离开有大半年了吧?安徽周边的鬼子倒是乖得很,没惹事哈。”
胡云峰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鬼子的资源更加紧张,陆军的军费受到严重削弱,他们现在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拿什么进攻?再说了,咱们主力都在,鬼子要想打的话,至少得集中三四个师团,还不一定能打赢,可他上哪儿找三四个师团,其他地方不要了?”
“小胡的话算是到点子上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咱们的反攻是采取循序渐进,打一块巩固一块的办法呢?还是集中优势兵力快速机动寻歼日军有生力量为主?”
“这还用说?主席有话,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高焕捷接话。
“巩固安徽,继续粮草装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胡云峰道。
几天后,部队到达四川,四川各界又有人陆陆续续加入到行军的队伍中来,陈际帆让独一旅匀出一些车辆给知识分子们乘坐。又从独一旅中挑了一个营的兵力专门护卫。
部队绕过重庆,从北碚、达县方向经万源到达陕南,再折向东渡过汉水后从伏牛山到达鄂北豫南交界处的汤恩伯部防区,从这里改为昼伏夜行,缓缓向东进发。
到达淮河上游的时候,恰好要越过平汉铁路,胡云峰笑道:“记得小时候学地理,老师说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地理分界线,真没想到还能亲自走上一遭。”
陈际帆道:“从这里沿淮河往东,就可以回家了。对我们来说,秦岭淮河一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