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十一章    双风贯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十一章    双风贯耳 (第2/3页)

军、渗透基本上是没什么破绽。尤其是对付鬼子的反渗透和防守根本是小菜一碟。

    腾冲的飞机全部做好了起飞准备,只等特种部队传来信号!

    夜11点,同古机场北。

    徐扬率领十几个精干队员开始对同古机场周边进行严密侦察,当初就是他在陈际帆面前的建议,才使部队顺利渗透到大校场机场。侦察比这个还小一些的同古机场当然是小菜一碟。

    日军机场周边的探照灯射出的光柱还在到处扫荡,从望远镜里可以看见铁丝网里面岗楼上还没有疲倦的哨兵和他旁边的机枪。侦察小分队小心翼翼地沿着机场周围的铁丝网缓缓向前移动,透过铁丝网观察里面的动向。

    鬼子的飞机安安静静地停在跑到旁边的停机坪里,由于他们一直在外围,所以无法观察到飞机的具体数目,当然更无从得知机场内部兵力部署,不过徐扬并没打算现在就知道,他现在只是确保侦察安全就可以了。

    跑了一圈后,徐扬回到部队开始布置任务。行动的第一步是派出队员在机场周边放火,这就要求队员必须提前到位,准备好燃烧器具,只要自己的飞机前来就立刻点燃火焰指示方向。

    为了达到摧毁飞机的目的,徐扬还必须设法混进机场,在跑道上设定指示标志。(.la 好看的)

    比起徐扬在同古机场的顺利,队长文川浩要小心得多,他率领的精英们虽然能够比徐扬那边早到马圭,可这一带属于前线,又要穿过日军重兵集结的多个防御带,所以时间上慢了点。幸好文川浩是一个对战场非常敏感的队长,他很多次都率领部队成功绕开鬼子的巡逻,化险为夷。

    大约在徐扬抵达同古机场后一个小时,文川浩分队抵达马圭机场外围。史迪威动用自己的关系从英国人手里获得了大量关于马圭机场的资料,资料比同古机场还要详细。按照“神鹰”特种部队的规矩,每战之前肯定是主官带头侦察。

    而文川浩侦察的方式也有着浓厚的狙击手特色,他带上助手一路在马圭机场周边的丛林里透过树枝之间的缝隙,用瞄准镜仔细观察。

    马圭机场要比同古机场大得多,也许是周边驻军很多的缘故,守卫并不是十分严密,不过,由于这里更加靠近前线,机场的戒备更加严密,虽说是12点过,可机场有些地方还是灯火通明。

    如果说两个机场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飞机全部都完好地放在里面,这段时间日军飞机出动非常频繁,飞行员很疲惫,飞机也需要检修,“神鹰”特种部队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侦察完毕后已经是午夜一点过,文川浩和徐扬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通讯联系,确认两地的行动基本按计划进行后,向后方发出信号。

    史迪威和陈纳德在腾冲机场塔台焦急地等待着“神鹰”的消息,史迪威到不怎么在意,他是相信中国人的,可陈纳德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毕竟这是他率领飞行员们执行的最大规模的冒险。

    “报告!”电台通讯兵快速报告,“中国人发回信号,一切顺利!”

    塔台上美国人一阵欢呼和拥抱,“下命令吧,你是指挥官!”史迪威微笑着对陈纳德说。

    陈纳德深呼一口气,对着话筒有些兴奋地大声喊道:“小伙子们,起飞!”

    1942年5月29日凌晨一点半,昆明航校的机场和腾冲机场灯火通明,一片忙碌,上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在夜色中一架架从跑道上加速,腾空而起,迅速消失在漆黑的夜空。

    日本人没有装备雷达,所以他们不可能在这样的深夜知道任何对手飞机起降的情报,他们也不担心会遭致对手的偷袭,因为白天他们在整个缅甸北部都设有观察哨,只要看见飞机的踪迹,后方数个机场的飞机会立刻反应,对手可能是有来无回。至于夜间,日本人不认为夜间对手的飞机能够全天候作战,更不相信对手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准确偷袭制定目标。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美军飞机一路都在和地面进行着频繁的情报交换,第十航空队负责轰炸同古,因为这一带的夜空他们相当熟悉,新来的第十四航空队则负责突袭西南方向的马圭。

    5、6月份的缅甸,天气逐渐有阳光明媚转到多云,印度洋上开始吹起季风,虽未到雨季,可夜间天上绝不是万里无云,相反云层不仅厚重,而且很低。机群必须突破前线日军在地面的集结地,为了达到更好的隐蔽效果,飞机离地后全部向上攀升窜进云层,再高速向各自的目标行进。

    两个机场的方位坐标此刻已经深深地映在参与行动的飞行员心中,飞行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两个航空队的机群要准时到达两个机场上空,否则,将招致对手疯狂反扑,不仅战果微弱,而且风险极大。

    为此陈纳德不知组织过多少次演练,幸运的是飞行员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而且两个机场之间的距离和方位都被算准,在飞行时间和速度上没什么障碍。第十航空队一直保持高速,他们的路线是一直贴着中泰缅边境向南急飞。而第十四航空队则从腾冲机场出发越过高黎贡山的余脉,在密支那上空做一个大转弯,向南缓缓飞行。

    现在两地机场附近的特种部队正在做分工,文川浩和徐扬都知道此次行动比不得以往,以往是单纯的地面作战需要指挥官在前面冲锋陷阵,可现在是空地协同作战,他们必须随时和空中保持联系,知道友军的行动方向,他们也要随时和空中配合。

    两个航空队则更加繁忙,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交换信息,确认各自离目标的距离,调整飞行速度,可以说,此次行动无论是对地面渗透的特种兵还是对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军航空兵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

    飞机起飞后,华盛顿也受到了消息,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平日里虽然很官僚,可现在作战室里所有人的视线都在关注着中国西南的缅甸,美国人知道此次突袭对于美国航空兵的巨大意义,这是他们单独使用航空兵的大型军事行动,能够成功最好,那将大大鼓舞太平洋上的各支部队,也将大大激励盟军的士气。即使失败,也将为以后的战略轰炸提供最好的范例。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创举,居然是中国人首先提出来的,总统在参联会上的发言,让高傲的美国将军们无法再轻视处于战争漩涡中的中国人,实际上,一个没有任何完善的重工业。装备原始、训练落后的民族能独自抵抗军事强国达五年之久,这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尊敬的。看看号称陆军强国的波兰和法国,再看看重工业高度发达的苏联就知道了。

    陈际帆和胡云峰也收到了消息,他们指示两支分队要和空中密切配合,切记他们只是配合,一定要注意安全等等。最后下令,前线战机稍纵即逝,不用请示,自己决断!

    当然要自己决断,随着飞机离自己越来越近,南北相距三百多公里的两个机场附近,特种部队精英们已经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