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章    多路围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章    多路围剿 (第2/3页)



    陈际帆并不担心18师团往南撤,那样的话还好打一点,一万多人没有补给,他不相信鬼子能撑多久。当前沿的观察哨报告鬼子撤了的时候,陈际帆很激动地问:“往哪个方向?”

    “东北方!”

    陈际帆一拍大腿,马上让通讯兵要通宋关虎的电台,命令独一旅在后面追击,最好能趁夜穿插,将日军打乱,打散。陈际帆明白,一万多日军如果捆在一起,胡云峰那点兵力是玩不转的。

    陈际帆紧接着接通胡云峰,让他做好一切战斗准备,组成几百至一千人的队伍,在果敢地区分片防卫,用尽各种办法打击敌人。

    百武睛吉留下了能打赢仗的55联队断后,其余部队开始快速脱离战场。宋关虎哪肯放过这个绝佳机会,命令一团迅速向18师团主力和55联队结合部穿插,又命令七团借着夜色的掩护向北攻击18师团主力侧翼。

    18师团现在完全处于被动,不得已只好将主力再次分散,56联队一分为三,分别掩护工兵、通信兵和辎重兵联队向东分三路突围。

    55联队看见自己被包围,毫不畏惧,为了掩护其主力,多次组织反突击,将正面攻击的六团进攻多次打退。可宋关虎更狠,他让七团冒充主力虚张声势追击18师团,主力两个团和旅部直属营共5000余人却留下来将55联队紧紧包围。

    二十九师官兵那还能睡得着?各级军官早就集合部队进入阵地严防死守,马维骥师长有些紧张,他不知道师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陈际帆此刻已经带着他的指挥部和警卫排到达前沿阵地,正在于宋关虎密切联系以掌握情况。

    凌晨三点过,陈际帆忽然向二十九师下令,留下一个团防守,主力从55联队侧背发起进攻。马维骥知道陈际帆没有绝对把握是不会让他出城的,一听有仗打,兴奋得亲率两个团从南边出城,在炮火掩护下向55联队发起猛烈攻击。

    55联队本来承受的压力就大,又被两个团的生力军从后面压上来,一下子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抵抗了半个小时,55联队决定撤退。可黑夜中被两倍敌人围攻,早已和主力失去联系,部队只能按照事先计划向东北方向撤退。

    经过一夜激战,独立第一旅以伤亡几百人的代价留下了18师团九百多具尸体和无数的辎重,而二十九师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意外缴获不少日军的武器。

    腊戍防守成功,可18师团主力还在,算算上有万人的部队,陈际帆不可能留在腊戍无所事事。他向马维骥反复交代,这伙鬼子虽然已经成丧家之犬,可仍有可能杀回来,二十九师上下决不能掉以轻心,他要亲率独立第一旅追击,如果歼敌成功,他会在蒋委员长那里给二十九师请功。

    经过这有惊无险的一仗,二十九师上下对陈际帆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陈际帆的命令当然要不折不扣执行。

    陈际帆率自己的警卫排在城外见到了宋关虎,宋关虎很快报告了鬼子的动向,请示下一步怎么办。

    陈际帆得知18师团已经打散,正是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的最好时机,他命令宋关虎让七团继续追击18师团主力,旅部主力将目标放在55联队身上。并且通知胡云峰,让新四军在55联队逃跑的路上堵截。

    如果说此战有什么值得“神鹰”骄傲的,那就是通畅的战场通信,陈际帆在腊戍的指挥部里电台全部运转,不断和胡云峰、宋关虎还有南边的杜聿明联系,而胡云峰作为参谋长,手里的电台更多,新四军、王楚英的缅甸华侨志愿团,林旭文团以及果敢地方军都配备了电台。“神鹰”终于在实战中有机会检验自己近乎原始而又领先于时代的信息化作战。

    空气中电波在频繁地交换着,各支相隔至少几十公里的部队开始行动起来,在果敢向导的带领下迅速到各个日军可能必经之路上设伏。

    百武睛吉在出发前曾仔细研究过这一带的情况,他知道果敢地区住着华人。日军之所以敢于用区区三个师团进攻缅甸英军,主要是他们打着帮助缅甸人赶走英国殖民者的幌子,所以日军在缅甸虽然称不上秋毫无犯,却有着严格的命令,绝对禁止骚扰当地的缅甸人。不过,果敢聚居的华人可以例外,现在部队正好可以在这一地区寻找补给。

    应该说,尽管之前陈际帆、胡云峰和林旭文和后来的新四军刘洋等人不遗余力地宣传日军的残暴,可在果敢人心中仍然没有什么印象,尤其是土司杨振材,他对军队的兴趣并不在于抗日,而在于借此巩固自己土司的权利,可以和英国殖民者讨价还价。在他和果敢上层看来,日本人离得还很远,况且日本人主要对付的是军队,和他们当地人的关系不大。

    百武睛吉带部队从腊戍撤离后,很快通过电台命令所属部队分头行动,抓紧时间补充给养,一天以后在果敢西山区集中,部队再重新杀回南边。

    56步兵联队一分为三后,分成三个方向往果敢地区急行军,百武睛吉的师团部、步兵团部和56联队部分别指挥一个步兵大队和其余部队。天蒙蒙亮时,部队进入果敢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