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外交纵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外交纵横 (第2/3页)

济表示担心。它给希特勒的建议是:完全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全境,迅速将这些地区的资源转化为战争能力。

    如果要占领莫斯科,那么德国就必须和芬兰进行切实可行的合作,让芬兰人帮助德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冬季后勤体系,保证部队在严冬下还能保持战斗力。

    报告的最后,还详细地为德国商船指明了援助路线,他们可以悬挂通过中立国瑞士,注册一家贸易公司,然后大张旗鼓地通过苏伊士运河,到达中国的上海,再通过长江航道到安庆完成交货。

    半个月后,希特勒看到了这份高度机密的报告,正在为战争伤脑筋的小胡子元首一下子豁然开朗,他感到的确需要日本人在东方搞一些小动作,这样至少可以牵制苏联远东强大的战略兵团。

    旁边的高级参谋提醒元首:“日本人根本不是苏联红军的对手,他们很可能不愿意这样做,就算是他们在远东发起攻击,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不管!”希特勒有些歇斯底里,自从进攻苏联后他总这样,“第三帝国刚刚承认了他们扶植的傀儡政权,现在是回报的时候了,日本人要想对付苏联,现在时机正好,如果他们不肯履行轴心国义务,我会毫不犹豫地武装他们的敌人,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和希特勒的疯狂不同的是,罗斯福总统在看到史迪威的报告时,他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确切地说,有一种“上帝就在身边的”感觉,中国人里面竟然有人想操纵世界格局,把世界大国像玩木偶一样玩于鼓掌之中。他不由得开始同情起那个在国际上经常可怜兮兮的蒋委员长,有这样的属下,不知他的幸运还是悲哀。

    关于援助的问题,罗斯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美国的参战几乎是肯定的,区别仅仅在于时机和亚欧之间的顺序问题。如果能通过谈判将日本稳住,并且通过禁运逼迫日本就范,那么美利坚合众国就可以腾出手从容地在欧洲作战,待欧洲局势稳定后再回头解决亚洲。

    可如果日本耐不住性子悍然发动攻击的话,正如陈际帆所说,美国海军在战术上是不是准备充足的日本海军的对手还很难说。比起国内一些战略分析专家的话,罗斯福总统更倾向于相信陈际帆,因为他们更了解东方人的思维。陈际帆多次提到日军很可能发动对珍珠港和瓦胡岛上军事基地的袭击,罗斯福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至于说到德国对中国这支微小势力的援助,罗斯福淡淡一笑,希特勒现在全部的精力应该都在苏联吧,他怎么有精力去和东方一个小小的地方势力打交道?

    倒是以陈际帆为代表的中国少壮派军人值得研究,他们有着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结,对历史上曾经给他们祖国造成伤害的国家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不仅对日本人,而且对苏联也没有任何好感,罗斯福敢肯定,就算是大英帝国,他们也不会理睬。不过,他们的语言中透露出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好感,希望在战后保持合作,这一点是非常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需要一个强大而亲美的中国。

    总统先生通过专线电话给丘吉尔首相提议,放德国援助中国的商船自由通过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的时候,丘吉尔首相显然也被说服了。在亚洲他们需要一个能和日本相抗衡的中国,来维持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利益,而一个仇视苏联的中国军队很对首相的胃口。他就曾经不止一次说过,苏德战争最好的结果,就是最后一个俄国人打死最后一个德国人。

    走钢丝的陈际帆再一次得到上帝的眷顾,对国际局势的精确把握,让他们如鱼得水,几乎是同一时间,德国和美国同时发出了开往中国的商船。

    希特勒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方,他不愿意输给美国人,陈际帆要求的清单,除了石油和轮胎以外都得到了满足。数量虽然不大,可希特勒认为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而美国人知道日军已经在泰国和越南站稳脚跟,必须抢在缅甸通道被占领之前抓紧志愿的脚步。

    总统的战略眼光确实不同寻常,他不等美国参战,大笔一挥绕过国会又送去了陈际帆需要的一切装备和后勤燃料,其中甚至包括刚刚研制成功的轮式突击炮和m1卡宾枪等军火。

    在这一切的背后,最大的输家是日本。

    尽管日本间谍在昆明、重庆、淮南等地源源不断发来情报,可仍然不能改变日本国内争执不休的现状。

    近卫内阁终于在内外交困的危机中辞职,裕仁天皇旋即召东条英机进宫,让他全权组织内阁。

    东条的首相位置还没有被屁股坐热,就收到了德国人强硬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曾担任过关东军司令官和高级幕僚的军方元老们都支持趁机北进的战略。理由很简单,大日本帝国陈兵近百万精锐在满洲,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防备苏联,而今苏联被打的节节后退,无论是从日本的国家利益还是在国际上履行盟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