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六章    建设规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六章    建设规划 (第2/3页)



    陈际帆一听乖乖,你胡云峰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全才的?

    胡云峰说:“头,这还不简单啊,咱们在21世纪时,这些机构不天天听到吗?我把这些机构的名字给专家们这么一说,专家们七嘴八舌就形成了这个框架了。”

    “这么说你已经和专家们打过交道了?”

    “只有几个,他们成天嚷嚷着要工作,除了我这里,你说他们还能去哪儿?”

    陈际帆说好吧,但是有关个别人事问题我还是要和你商量商量的。

    胡云峰说您说吧,我也有点想法要说。

    陈际帆正色道:“首先是独立师的人事问题,独立师未来的定位是机械化装甲师,现在的赵鹏程、刘子清两位团长已经不再适合在独立师任职,他们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素养达不到要求。刘子清的情况比较特殊,伤好以后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让他下部队了,他说,愿意到后方工作,我考虑让他担任交通委员会主任,他毕竟是安徽人,对家乡有感情。”

    “那赵鹏程呢?”胡云峰问道,“他也换?”

    “对!”陈际帆毫不犹豫答道,“我和老赵交换了意见,老赵在理财方面很有一套,其本人又出身青帮,江浙一带熟人多,我准备给他量身定做一个职位,税务署长,专管收税。”

    “那他的独立团岂不是要跟着去当税警?”胡云峰道。

    “怎么可能?独立团好歹也是有一定战斗力的野战部队,我拟在独立团的基础上建成一个野战旅,作战区域是南方水网地区,巢湖水军大队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团的兵力,也编进这个旅。老钟还是回到副军团长的职位上来,暂时指挥长江沿岸的三旅、五旅和这个新编的独立第七旅。”陈际帆道。

    “那宋关虎呢?都是旅长这待遇差太多了吧。”胡云峰担心第一旅会有想法。

    “他,我会让他轻松吗,舒城、桐城一带的预备役全部归他管,要在半年内组建第八旅出来,到时候两个旅都归他指挥。”

    “那干脆全改成师算了。”

    “不着急,低调点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们计划组建一个机械化装甲师、三个步兵师和一些独立旅,全军团至少要保持十万以上的作战部队。在外援的基础上自己独立生产弹药、枪械和一些火炮。”

    “头你可要想清楚,干军工非得要基础工业上去才行,比如说子弹用的铜,还有钢铁我们都不行,再说时间不等人啊,再有几年鬼子就投降了。”

    “鬼子投降了,这些工业不还可以为子孙后代造福嘛。好了,我这就去找沈宗翰教授他们,请他们出任发展委员会的主席,领着大家干!”

    其实,陈际帆还真得感谢前期从重庆来的沈宗翰教授他们,这几位不仅为白湖农场的创立洒下辛勤汗水,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是知识分子的榜样。他们在科技界的人脉广泛,加上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让安徽成了知识分子眼中的圣地。

    安徽战役结束后,各地的知识分子,东南亚华侨还有爱国商人等纷至沓来,有的开办实业,有的办报纸杂志,有的办学校,更多的被政府聘为顾问,开始他们自己的抗战。

    打了打胜仗的陈际帆在知识分子的心中俨然成了民族英雄,走到哪里都有记者争相采访,当然也可能会有各方派来的暗探、特工或是刺客等等。幸好陈际帆本人的性格比较低调,从不喜欢出风头,就算是要出也是有目的的。所以,一切看上去都那么风平浪静。

    沈教授他们几个欣然接受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坚持认为,发展委员会应该接受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指导,这样一来名正言顺,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资源委员会专家们的直接支持。

    对民国的专家教授的名字,陈际帆可就外行了,可以说他一个都不知道。邹秉文教授告诉他,前期发往西南联大、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还有各研究所写了信,邀请他们到安徽办分校,现在所有受邀的学校已经答复,愿意派出人员和教学设备来安徽办学。

    “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这些个武夫是外行,不过有一点,在安徽,只要有我们在,办学思想自由,办学经费充裕,学校人事自由。”陈际帆一听有这好事,忙开出自己的条件。

    “我们的提议是,几家学校在安徽办一个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技术学校。不过,陈将军,办大学是很花钱的,您可要想好了。”

    “几位先生请放心,经费一力保障!”

    陈际帆不知道的是,各大院校要在安徽办学的消息已经在重庆、昆明等地传得沸沸扬扬,国民政府安徽籍的官员很多,能够在他们的家乡办大学,这样的好事自然是人人都支持的,像冯玉祥、卫立煌、张治中、孙立人等人甚至组织捐款来表达自己的支持。

    面对轰轰烈烈的知识分子大迁徙风潮,老蒋并不反对,一来是身边的人都在说好话,另一方面这些人去安徽,总比去延安好。

    为了表示支持,老蒋还让夫人宋美龄拿出5000元交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