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二章    倭寇阴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二章    倭寇阴谋 (第2/3页)

派去的兵力数量其实都是在低估对方实力的基础上做出的。这样就使得皇军在多次作战中无功而返。

    板垣提出,支那这支新近崛起的部队其优点和缺点显而易见,优点是以陈际帆为代表的部队指挥官似乎拥有超出时代的军事素养,在训练、战术指挥、人和武器的结合等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他们综合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面的优势,做到了兵员、粮食和军饷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自给自足。

    但是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支部队没有稳定的弹药补给,根据情报,他们的武器来源主要是三条路:一是国民政府划拨。但是由于支那经济和工业能力的下降,本身的武器产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军队作战需要,“神鹰”前期尚可以依靠这些武器装备部队,后期基本成为不可能。

    而是靠与皇军作战后劫掠皇军的武器弹药,一个很耻辱的消息是,“神鹰”军团有一半的部队装备了皇军的制式武器,从步枪到野炮无一不有,这意味着皇军在他们手上损失了两万以上的兵力。

    最后一条路,也是“神鹰”屡次让皇军无功而返的武器获得之路是依靠购买。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神鹰”似乎和美国的军火走私商有密切联系,他们用金钱从美国、德国等国家走私了大量武器,其中他的第一旅有一个团甚至全部装备美式轻武器,给皇军带来很大伤亡。

    板垣很详细地在报告中指出,“神鹰”看上去很强大,实际上经不起连续作战消耗,只要皇军能够经常给他们保持压力,则他们这支部队就会因得不到弹药补给而崩溃。

    第二个缺点是,“神鹰”作为一支新部队,其兵员主要来自安徽一省,故部队必须承担守土责任,他们不能、也不敢放弃任何一座已经占领的城市,无法进行大踏步机动,这就为皇军寻找其主力决战提供了良机。

    板垣指出,皇军在兵力调配困难的情况下,更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向安徽发动一次战略进攻,每占领一地应该将当地所有的人员、物资和设施彻底毁灭,逐步打击他们的抵抗士气,断绝他们任何可能的物资兵员补给,逐步将他们压缩在一个狭窄的地域,最后再出动空中、地面优势火力予以聚歼。

    板垣的报告很有说服力,伤透脑筋的大本营被彻底说服了。可是鉴于板垣征四郎中将现在的职务只是华东地区一个军的司令官,大本营认为调动部队进攻“神鹰”的计划必须通过派遣军司令部,尤其应征得司令官本人的同意。

    畑俊六大将看到从大本营转来的这份报告,气不打一处来。板垣不经过派遣军司令部就擅自向东京越级上报,明显是没有把他这个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放在眼里。这个疯狂的家伙为了让自己的肩膀上早日多一颗星,竟然不顾皇军在支那的作战全局。

    畑俊六大将立刻向东京也写了一份报告,不过报告的内容与板垣却不太一样。畑俊六指出,“神鹰”军团的战斗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了多少先进的武器,事实上他们一个旅的重炮数量根本不及皇军一个师团,他们没有装甲力量,更没有任何空中打击力量,甚至防空火力也非常薄弱。

    “神鹰”军团的战斗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长久以来皇军都是以支那政府军为对手来进行研究的,对他们的战术风格、武器装备以及指挥官的个人喜好和人际关系都了如指掌,而横空出世“神鹰”军团的指挥官则与他们的那些同僚完全不一样。

    首先是他们从骨子里蔑视皇军,没有任何畏惧心理,部队作战时没有任何心理包袱。这和其他部队是完全不一样的,支那其他部队和皇军作战时,总是抱着畏惧心理,要么逃跑,要么选择愚蠢的同归于尽。但是“神鹰”的指挥官却能够把握住皇军的脉搏,每每让出人意料地失利。

    其次,“神鹰”的指挥官对皇军的作战体系非常了解,他们熟悉皇军任何一款制式武器的效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有效的战术,利用皇军的弱点屡屡得手。

    但是这些都不最主要的,最后指出,最主要的是,他们并不是一支孤军,他们和新四军,政府军、保安团等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皇军的每一次出击,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其他支那武装的牵制,在后勤运输上受到极大的打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