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统一战线 (第2/3页)
洋部游击队的指挥权,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再动身去蚌埠。你就照管好南线,把赵鹏程的独立团调往枞阳横埠镇,安庆的鬼子短期内还无力进攻。”
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拿着陈际帆的电报犯了难,这个年轻人要求结成统一战线,这没问题。只是他要求直接指挥江南刘一鸿的游击队,这样的大事周恩来自己做不了主,必须报请中央拿主意。
一旁的董必武说:“部队的党组织不做任何改变,只是指挥权易手,陈际帆是不是想让游击队在江南给他们打掩护啊,这陈将军气魄不小啊。毛主席不知道是什么想法?”
“这是个新问题,我军在冀中的根据地大幅度缩水,山东苏北的局面一直打不开,抓住即将开始的合肥战役,配合‘神鹰’军团歼灭宿县徐州日军,对苏北的局面大有好处。我马上请示中央批示。”
老毛这回还遇上了新问题,这是一个政治敏感度极强的战略家,善于捕捉任何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更善于用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变不利为有利。抗日战争打到现在,他几乎敢肯定,日军的覆亡是迟早的事,现在国内忽然出现了一个国共之外的强大力量,这不得不让他重新审视国内复杂的政治局面。
他最关心的不是“神鹰”每一次作战的过程得失,而是这支部队的政治态度,尤其是他们对共产党的态度。看得出来,他们对共产党没有敌意,这能理解,留学归国的年轻人没有过去的历史包袱,有的只是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不过他们总是和共产党刻意保持距离,甚至还动用强制手段驱赶辖区内的游击队。然而他们又不遗余力营救皖南事变的新四军,这是举国皆知的事实。如果这支部队要走蒋介石路线,这个举动似乎就显得很不明智,可是他们却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认可蒋介石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这一切让毛主席很费思量。
毛主席现在丝毫不怀疑陈际帆等人的政治智慧,不管是谁,能游走在两党之间而怡然自得,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最后毛主席还是用自己的气魄说服了书记处的其他留苏派,不但答应陈际帆的条件,甚至还可以把江南部分游击队划为“神鹰”军团的番号,当然,前提是必须原封不动地保留部队的党组织,不能限制党组织的部队发展党员。
陈际帆终于见到了来自延安这份沉甸甸的密电,他、胡云峰和高焕捷看到这份以主席名义发的电报,很有些回到家的感觉。只是主席就是主席,看起来是把部队指挥权送了出去,实际上是给自己的部队里开了一道缝子。
管他呢,陈际帆其实内心很想有一天把部队全部变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毕竟,这才是他们心目中最光荣的称号。可一想到自己部队里那么多从国民党那边过来的他就不忍,难道最后要让他们互相残杀吗?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以前还打过红军。
管他呢,走一步算一步。到时候带上部队登陆日本,为国家保存一份元气,搞得好还可以将以后的领土之争消弭于无形。
得到主席同意后,陈际帆让参谋长以“神鹰”军团的名义给刘一鸿、刘洋、贾龙等部队全部发电,首先询问他们的装备训练情况,然后试探性地询问是否能在未来的战斗中接受指挥,在上级许可下有没有整体参加“神鹰”的意愿等等。
其实陈际帆多次一问,对于江南新四军游击队来说,有了上级的命令,又有“神鹰”的救命之恩,还在一起并肩战斗过,当然没有太大问题。
江南游击队答复,只要接到上级正是指示,可以考虑改变番号。
“桐城两千多学生军怎么办?”胡云峰问道。
“什么学生军?”陈际帆很纳闷,桐城被鬼子占了这么久,居然还有学生军?
“是桐城抗日学兵队,主要成员都是由有知识的受过教育的爱国学生组成,以前他们在这一带活动,配合桂系打过鬼子,后期学兵队里发展了大量共产党员,41年反共高氵朝,学兵队被迫解散,部分骨干加入了新四军辗转到江南,大部分仍然留在桐城舒城一带,我们光复桐城后,他们纷纷找到苏靖威,要求参加‘神鹰’。”
“好啊,”陈际帆一拍大腿,“未来机械化装甲师成愁找不到文化人,把他们全部编入教导团先接受军训,等合肥打下后再抽调军政大学教学力量培训。好,嗯好!”
其实,陈际帆人为地限制了知识青年的参军热情。要知道,“神鹰”对日作战屡战屡胜,辖区内政治清明,民生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