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时来运转 (第2/3页)
就留下来了带回了中国等等。边说,边一样样地将零件拆卸下来。
陈茂昌将信将疑,不过他现在没工夫去理会枪的来历,因为他正在仔细地拿着里面的部件一样样的查看。
陈际帆不失时机地问:“以兵工厂现有的水平,能不能仿制?”
“不能!”陈茂昌毫不客气地回答,把陈际帆的热情一瓢水浇了个透心凉。
“从结构上看,它不仅可以单发点射,还能实现向冲锋枪一样连发,既加强了火力又能节约弹药,它叫什么名字?”
“突击步枪。陈工程师,我只想知道,如果去掉外观这些非关键性的东西,可不可以仿造处和它一样功能的步枪。”
“这个,也许样子可以做出来,但是我们严重缺乏原材料,尤其是钢管用的合金,还有加工工艺也成问题。“
“技术方面呢我不如您内行,不管怎么样,请您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现有原材料仿制一支看看效果如何?”
陈际帆把这支枪留下后,吩咐车间主任立刻选出最可靠的人员协助陈茂昌,并组成攻关小组完成仿制工作。
陈际帆虽然不懂造枪,但至少他明白首先得有像样的钢铁、冶金和机械加工工业,还有采矿,还要有化工,比如硫酸、硝酸等工业,否则一切免谈。现在就算是有人援助一条子弹生产线,没有相应的材料支撑也是假的。
所以,必须寻求国际援助!
其实,陈际帆不知道,1941年虽然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一年,但也是美国开始对华援助对日禁运的第一年。美国在年初就开始对华贷款,并且无偿援助物资。只是这些物资杯水车薪,甚至还有的被倒卖、贪污,根本没有到达部队手里。至于身处敌后的“神鹰“军团,自然享受不到这些待遇。
拜访过陈际帆的那些老朋友没有忘记他。当年的上校史迪威已经晋升中将,正在国内不遗余力地报告中国形势。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史迪威当然也认为中国政府才是抵抗的中坚,但是他对蒋介石和他的政府充满了失望。他在给总统的报告中强调,政府军军事指挥存在相当大的弊端,虽然中国有世界上最勇敢的士兵,但是他们却没有与他们的勇敢匹配的装备。
史迪威强烈建议政府对援华物资应该加强监管,以确保这些物资能真正到达军队手中。此外,还特别强调对“神鹰”军团的援助计划,史迪威指出,这是目前中国土地上唯一一支有希望的部队,他们的军官指挥能力世界瞩目,其军事素养世界一流,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能够取得骄人战绩,这些其他军事强国的军队中也是罕见的。
罗斯福总统当然知道史迪威所指的部队,据说他们的指挥官曾在美国学习军事,不过好象没有一家军事学院有过这样的记录。但是在南京、在上海连续创造奇迹的部队,他们的指挥官绝对是一流水平。让罗斯福总统更感兴趣的是这支部队的政治立场,他很奇怪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环境复杂的环境下,这支部队是怎样做到游刃有余又保持独立的。
经过深思熟虑,罗斯福总统从美国国家里出发决定另外拨出一笔款项用于对“神鹰”军团的援助,同时任命史迪威为总统特使前往中国监督援华物资的发放,评估中国军队的抗战。
美国人大概没有想到,他们未来的死敌德国人也在打“神鹰”的主意。希特勒的特使团这次可谓阵容庞大,有武器专家,元首战略顾问,情报人员,还有未来组建特种部队的两位军方负责人。这些人在冯.法肯豪森将军的率领下乘坐中立国瑞士的商船从欧洲出发,到上海附近悬挂德国国旗一路顺风到达和县码头。
得知消息的陈际帆喜出望外,他万没想到这节骨眼上万恶的希特勒会派人来拜访他,当然,等他率领警卫营马不停蹄赶到和县的时候,更加喜出望外。因为国际友人笑呵呵的背后是堆积如山、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木箱子。
雪中送炭啊,陈际帆真恨不得上前抓住法肯豪森亲上两口。法肯豪森绝对当得起,因为元首好不容易开口同意赠送一些装备后,法肯豪森又说服了军中的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再一次劝说元首,此次中国之行不仅要得到“突击步枪”的技术资料,还要尽可能得到特种部队训练大纲和实地观摩训练。为此最好能加大赠送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