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章 引人注目 (第3/3页)
做好根据地工作。
与延安几乎同时进行的,是蒋介石召开的机密高级幕僚会议,主要是评估皖南事变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会议的话题自然是由“神鹰”独立师开始的,因为“神鹰”在长江两岸的军事行动牵制了大量日军,附近的一、三、五、九等战区的压力减小了许多,就连平素恃才傲物,连委员长都不放在眼里的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都特别发来电报,赞许“神鹰”独立师敢于主动向日军心脏进攻的精神,使他的长沙防御准备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薛伯陵是什么人?第一悍将,他的话自然是有些分量的,老蒋索性从这个话题开始,不经意地问起江南的情况。
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除了三战区长官顾祝同外就只有耳目众多的戴笠,他站起身朗声回答:“报告校长,学生的工作没有做好,请校长责罚!”
“你戴雨农今天是怎么的了?有话就说!责罚你,话都没说怎么责罚!”老蒋不耐烦。
“是!向江北派遣人员的行动很不顺利,他们的反间谍体制非常成熟,我方人员要么被礼送出境,要么潜伏进去却无法接近核心部门。在江南,陈际帆带着收编的新四军仍然在不停地和日军作战,我们暂时没有机会。”
“这么说就是你还一事无成了?”蒋介石冷冷地问。
戴笠摸出手绢擦擦额头上的汗,赶紧说:“不是的校长,虽然在‘神鹰’独立师那里收获不大,但是其他渠道的消息却很有价值。”
“哦?说说看!”
“从延安和盐城(新四军军部)传来的情报显示,中共似乎并没有收回这支部队的意思,而是默许他们继续处于陈际帆的领导之下。中共从来不做亏本的生意,学生以为这里边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戴笠答道。
“毛泽东的算盘打得精啊,”蒋介石慢条斯理地说道,“这叫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他们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拉队伍的机会的,要不是江南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的,我能下令让他们北撤?我倒要看看,共产党到底是怎么挖墙脚的。”
“校长,”陈诚开口了,“不可不防啊,陈际帆虽然作战勇猛,就怕他们人年轻经不住蛊惑,万一……”
“没有万一,”蒋介石一挥手,“陈际帆要加入共产党早去了,他的机会多得很,这一点我是能保证的。在全椒共产党找过他,在定远他救了新四军也是机会,现在他若想去共产党定会对他感激涕零,这些都是好机会。可是你们看陈际帆有加入共产党的想法吗?”
蒋介石这么一说,所有人还真仔细想了想,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陈际帆似乎和两边都刻意地保持着距离,但并没有表现出对那边有明显的敌意。
还是张治中说话了:“委员长,其实陈际帆也没有我们想的这么复杂,我看着就是一个以打日本人为主要任务的人,他保持距离是为了自由,这个年轻人行事天马行空,要想守住他的心,千万不能操之过急,那样只能是适得其反。”
“唔,文白说得不错,这些和洋墨水长大的年轻人对政治兴趣不大,对国家还是热爱的,雨农,你的人进去以后不要和人家唱反调,只要把情况及时摸清楚就好。陈际帆很喜欢打仗,让薛伯陵和他联系,看看能不能放到长沙去。”
蒋介石话一出,在座个个心里明白,老蒋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不大放心,想借日本人之手削弱‘神鹰’独立师,长沙那地方,别说是一个师,真要打起来一个集团军填进去连泡都不起。薛伯陵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另外告诉顾墨三,守好他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再让新四军在他的卧榻旁酣睡,他这个战区长官不用做了。”蒋介石考虑得很周到。
“委员长,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横山就划给陈际帆了,让他在这里给日本人捣捣乱也好?”半天不说话的白崇禧开了腔。
“健生可以这么理解,”蒋介石又说道,“顾祝同却不能这样想,三战区责任重大,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陈际帆要是知道他被国内两党同时惦记上,起码会兴奋好一阵子,就如同他现在的心情一样。因为部队终于踏上东征之路,终于开始将目标牢牢地钉在长江的最东端---上海。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二百四章 引人注目)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