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九十六章 拐弯抹角 (第2/3页)
么和日本人拼?说的不客气点,现在能自保都不错了,还奢谈什么主动进攻,枪炮呢?子弹呢?关键是兵员奇缺,能打仗的部队几乎都和日本人拼了个精光,剩下些抓壮丁来的大头兵,能打什么大仗?
“陈老弟,请继续。”顾祝同称呼也变了。
“共产党那边历来奉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他们会在政治上还以颜色。”
“那你说说他们能怎么样?”刘建绪问道。
“政治宣传是人家的拿手,可以讲,这次军事行动一开始在政治上就会输。我敢断定,如果新四军军部被摧毁,不出一个星期,他们一定会重建新四军军部,将散落在皖南的部队重新整编,而且还会像八路军那样,牢牢控制住新四军的领导权;舆论上就更不用说了,国民政府是强势一方,人家是弱势一方,双方的历史恩怨又深,两位长官说说,舆论会倒向哪一边呢?”
顾祝同没有答话,他十分清楚陈际帆这话的分量,根据他对共产党的了解,陈际帆说的这些几乎是肯定的,这个师长年纪轻轻能够做到中将师长,绝不是偶然的。他接着问道:“陈老弟觉得国际上会有什么反应?说说,也算是给委员长分分忧。”
“恕我直言,抗战打到这个份上,日本人虽然无力再进行战略进攻,可是我们也大不起了,兵员、物资、军火还有脆弱的经济,如果蒋委员长还要坚持抗战,除了仰仗外援还有什么路可走?可是老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正盯着中国战局,他们都希望中国能把日本人多拖上一天,把日本人多拖瘦一圈,他们才有最大限度的利益。”
“原来如此,”刘建绪似有所思,“具体点,陈老弟。”
“这是秃顶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美国现在在干什么?在和日本人谈判,既要保住自己在太平洋的地区的利益,又不想让日本人的野心太过膨胀,你说他是希望中国打日本还是不打?至于英、法等欧洲国家,一个已经完了,另一个现在面临生死存亡,他绝不会希望日本人抽出兵力南下打到他的殖民地去,只有祈祷中国能把日军拖住。苏联算是仗义了吧,可是现在德国对他虎视眈眈,日本军部有人有叫嚣着北进,对苏联而言,避免两线作战的关键仍然是中国。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居然自己打起来了,这种政治影响不知两位长官替蒋委员长考虑过没有?”
陈际帆一口气讲完那么多,端起茶装模作样地喝上两口,用余光偷偷瞥了二人一眼。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喽。军委会的命令谁敢违抗?再说新四军难道就没点错?”刘建绪好像被说动了。
“关键是得不偿失啊,就算是把新四军军部全部端了,顺带着俘虏叶将军和其他军部官员,这样就能让新四军解散了?二位长官和共产党打了多年交道,不会不知道结果。既然不能达到目的,为什么还无端的给自己找不自在?”陈际帆继续游说。
半天后,顾祝同才缓缓站起身来,“陈老弟所言非虚啊,只是依照校长的脾气,就算是陈辞修、何敬之和我一起劝都没用。我也不瞒你,这么多年,共产党就是校长一块心病。如果现在给校长发电,不但不会起作用,反而会受到斥责。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共产党一天天壮大,总有一天会成为党国心头大患,早点动手也好,免生祸患!”
“我们做属下的,为领袖分忧难道不应该?领袖日理万机,有些事没看明白,我们有义务给他讲明啊。”陈际帆开始装嫩。
“好了陈老弟,你没见过领袖,自然也不知道他的脾气。事已至此,陈老弟有何妙策教我啊?”顾祝同试探着问道,他的目的是想看看这陈际帆是否亲共。
“卑职斗胆问一句,现在战况如何?”
“这,算了,实话告诉你也无妨,共产党的部队都是难啃的骨头,我摆出八万多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居然到现在还不能撼动一分,真不知道前线的将领是怎么指挥的?”
“照顾长官的意思,如果事情全部解决,三战区会付出多大代价?”
“真要是能全部解决,就算付出多大代价都值得。新四军的项英在湘赣和我们捉了这么多年的迷藏,游击战在行得很。茂林地区山高林密,万一要是有什么疏漏让人家突围而去,这个脸就丢大了。其他的倒还在其次,关键是叶挺、项英、周子昆、袁国平这些人,委员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第三战区是绝对不敢有任何闪失的。”顾祝同的压力很大道观。
刘建绪插上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