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百七十九章    一枝独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百七十九章    一枝独秀 (第3/3页)

取得好啊!”主席盯着地图上安徽这块区域对他的老搭档朱老总说,“打着政府的旗号,实际上自己搞自己的,年轻人的魄力不小啊!”

    “我看他们不光在军事上拿住了日军的软肋,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搞得有声有色,很受国内一些知识分子的欢迎。”老总也评价道。

    “要告诉部队,独立自主开展山地游击战,是相持阶段我军总的战略方针,这一点不能变!当然,在军事上,我们该当小学生的还要当,这只‘鹰’在军事上的确很厉害。他的指挥官很少犯错误,总是能够客观准确地判断形势,作出最合理的决策。这一点我们很多指战员都做不到。还有,在政治上他们可以和国共两党都保持着距离,初看是政治幼稚,其实这里面隐含深意。”

    “哦,老毛,你觉得他们会有什么深意?”老总好奇心上来了。

    “现在还说不准,这支‘鹰’对我党没有恶意,这点毋庸质疑,但他们从不在公开场合与新四军有任何接触,除了定远事件。”老毛燃起一支烟。

    “可是定远事件国共都是输家,真正得利的‘神鹰’独立师啊!”老总感叹。

    “是啊,这才是最厉害的地方。这些人的年龄据说才三十岁上下,这个年龄段的军人,打仗有本事不奇怪,像林彪、肖华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军团长、师长了,但是论政治水平,‘神鹰’独立师很老辣,他们不但能够准确地把住老蒋的脉搏,还能够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势力之间矛盾为自己争取最好的环境,这些常年留洋在外的的年轻人怎么会对国内这么熟悉?这个我一直想不透。”主席笑着摇摇头。

    “想不透就暂时不想了,还是管管自家事吧,新四军项英来电请示,说部队计划南向天目山、黄山、四明山方向发展,伺机进入浙赣,甚至到江西老苏区去,开辟出一块与华北、华中三足鼎立的新的抗日根据地。”朱老总忧心忡忡地说道。

    “乱弹琴!”老毛把烟头狠狠往地上一丢,“新四军东进和北上的战略是中央根据日、伪、顽和新四军自身的形势决定的,项英和袁国平怎么还是那么固执?他们在皖南,既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又无法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处处迁就国民党,几年下来,皖南实际上已经是一块死棋!再不北上,新四军危在旦夕!”

    “时间紧迫,电报已经不管用了。”老总也附和道。

    “恩来、克农同志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吧?让他们改道从皖北下去,先和‘神鹰’独立师见一个面,摸摸底,为皖南新四军北撤借条路出来。现在安徽没有了,只能指望苏北、山东,他们再犹豫不决,是要犯大错误的!”

    话一说完,主席走到桌旁坐下,准备亲自起草两份电报稿,一份再催促新四军,一份给马上就要到“神鹰”独立师的周恩来、李克农。

    陈际帆要是知道他和他的部队得到主席高度评价,恐怕会睡不着觉的。不过现在是他让鬼子睡不着觉了,经此一战,日军在安徽元气大伤,不要说反攻报复,就连合肥、六安一线都不一定能保住,第五战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准备集中兵力收复这些地区。

    蚌埠以西是千里黄泛区,人烟稀少,既不利于大部队机动,更谈不上补给,河南的鬼子根本无法再来,北面徐州的21师团损失惨重,防守徐州地区兵力已是捉襟见肘,根本无法再次南下,就连宿县也是人家嘴里的肉,随时可能被吞。

    陈际帆开始睡不着觉了,因为从占领淮南起,他的精力将要投向另一个他并不熟悉又必须熟悉的领域。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百七十九章 一枝独秀)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