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百七十九章    一枝独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百七十九章    一枝独秀 (第2/3页)

、大量伤病员的出现以及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医疗用品、武器弹药的奇缺。

    可这次不一样,由于部队集中了超过日军两倍、三倍甚至五倍以上的优势兵力,对防守在各个县城的日军进行各个击破,有充分发挥了各种火力的支援作用,作战伤亡大大降低,医院的负担也不再像往常那样沉重,弹药的消耗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还不至于让部队陷入饥荒的一步。

    但这还不是最令人兴奋的,让陈际帆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的,是淮南各大矿区内近乎完好的采矿设备,车站轨道上摆满的机车和还在热气腾腾的小型火电厂。日军为了更便利地在淮南掠夺资源,从东北先后调运了6台机车和无数车皮来到淮南,使煤炭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沿海港口转运回国。如今这些东西将成为“神鹰”调运煤炭往各根据地最方便的运输工具,让陈际帆如何不兴奋?

    比陈际帆更兴奋的还有国内各大媒体,由于“神鹰”独立师在战役结束后及时向全国发出胜利通电,所以在10月29日清晨,重庆、成都、长沙、贵阳、昆明、西安、兰州等地的中外报纸和上海租界内各大报纸纷纷刊出号外。

    报童们最喜欢的就是打胜仗的消息,因为每一次胜仗就意味着手里报纸的销量成倍增长;茶馆酒肆也喜欢打胜仗的消息,因为每一次胜仗就有不甘寂寞的茶客酒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天南海北地侃大山。甚至连街边摆摊的、擦鞋的、拉黄包车的、酒楼里跑堂的都愿意听见打胜仗的消息,因为至少在那一天,他们虽然贫穷的生活会平添几分开心……

    媒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大众日报》、《商务日报》、《申报》、《文汇报》、《字林西报》等国内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巨幅报道“神鹰”独立师此次皖北战役的巨大胜利。

    不仅如此,各家报纸的特约撰稿人、爱国学者、资深记者等纷纷撰文,要求国民政府关注民生、要求国民政府重新检讨对日作战,极个别的还把几个月前江苏省韩德勤部与新四军之间的摩擦又抬出来,文章虽然尽量以中立的口气在写,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国民政府不顾抗战大局的不满。

    《新华日报》在29日的报纸上除了头版报道了“神鹰”独立师的胜利以外,还在显眼处发表了一篇题为《相持阶段中国抗战之前途》的社论,社论首先对“神鹰”独立师在安徽取得的骄人战绩表示祝贺,同时又义正言辞地奉劝国民党当局重新回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轨道上来,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等等。

    政府喉舌《中央日报》似乎知道他的对手要出什么题目,除了报道皖北战役以外,也在显眼处刊发署名文章《坚决取缔行抗日之名而无抗日之实的游击武装》,文章很尖锐地提出,八路军、新四军无视军事委员会为其划分的战区,到处抢占地盘,干扰地方行政,蛊惑阶级斗争,破坏了业已形成的抗战大好局面等等……

    相比起国统区媒体的热闹,延安要冷静得多。因为皖北战役的胜利丝毫没有改变皖南新四军军部周边的恶劣形势,国民党第三战区在泾县、茂林一带重兵云集,企图将新四军挤出皖南这块富饶的土地。

    黄桥战役后,新四军在苏中苏北和皖东一带发展势头良好,已经与山东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取得了联系,中国共产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新四军军部以最快的速度撤离皖南,到江北发展,可新四军军部不知什么原因就是未见行动,叫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如何不急?

    对国内形势洞若观火的毛主席敏锐地发现,“神鹰”独立师这个打着正宗国民政府军队的新生力量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等方面与重庆国民政府都没有任何瓜葛,国民政府不仅没有军事上的人事权,就连皖中的行政人事权也在慢慢丢失。中央政府除了在必要的时候送去一些微不足道的军饷弹药,其余时间根本无法过问“神鹰”独立师的一切行动。

    “独立师?‘神鹰’?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