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百七十七章    风卷残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百七十七章    风卷残云 (第1/3页)

    淮南吃紧,大户木三治少将已经顾不上蚌埠的安全了,他留下一个小队守在蚌埠后,立刻带着旅团全部主力和绥靖军3000多人沿着铁路往西增援。

    围城要打援,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对鬼子尤其如此,所以陈际帆亲率师属三个团在淮南与蚌埠之间的西泉一带构筑工事阻击蚌埠之敌。这三个团是新编团,士兵是新招的,基层士官是刚从军政大学初级步兵科分配的,无论是装备火力还是战斗经验都不能与三个野战旅相提并论,不过陈际帆执意要将他们拉上战场,因为只有战场才是新兵成长最好的场所。

    29旅团是日军精锐,旗下的18联队有一个384人的炮兵大队,有八门九二式步兵炮,旅团本身也有一个山炮兵大队,装备12门75mm山炮,而三个直属团却都是轻武器,这仗很难打。

    陈际帆当然不会蠢到把所有兵力挤在一起,他利用西泉镇北的天河湖为屏障,将三个团六千多人的兵力沿禹塘顾、盘龙街、小东庄一线排开,又从各团分别抽取一个连和师部警卫排作为预备队,设指挥所在西泉镇。

    29旅团上来经过短暂的试探进攻后,将攻击目标放在小东庄,因为突破这里后,旅团主力将能够进入怀远境内南下淮南增援。驻守小东庄的赵鹏程中校的独立团,他刚刚护送陈嘉庚到上海回来不久便赶上了全师的大仗,兴奋得不得了,独立团虽然新兵很多,但整支部队组织严密,军事骨干都是经考核过关的赵鹏程原来的青帮弟子。整个团士气高昂。

    不过,在日军炮火覆盖面前,高昂的士气用处不大,只有踏踏实实地修好工事才是正道。“神鹰”独立师的工事一般是上窄下宽,关键地方还用木料进行加固,这样可以减轻炮火的杀伤。工事前的沙袋做了加厚,防止重机枪子弹的穿透。

    鬼子在小东庄整整用炮火犁了半小时,独立团阵地上几乎找不到完好的工事,万幸的是,人员伤亡不太大,整个团在炮火中严格战术纪律,最终只有不到一百人阵亡。鬼子的进攻不但疯狂,而且很有经验,日军的这些老兵们在进攻中能够有效利用地形躲避子弹,不过,再能躲避还是要走近的,而且独立团2000多支枪也不是吃素的。和往常一样,鬼子进攻的两个中队终因伤亡过半而不得不退出战斗。

    18联队的高野直满大佐下令停止进攻,他发现对面的部队似乎战斗力不是很强,他向大户旅团长请示后,决定让绥靖军打头阵,这支绥靖军可不是什么菜鸟,他的总司令叫做胡毓坤,原来是张作霖手下一名悍将。中东铁路战斗中虽战败,但还是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胡毓坤在北方阀大战中大显身手,所带部队多次与直鲁联军血战,但后来在东北军内被排挤而赋闲在家。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汉奸维持会曾力邀他出任顾问,但胡毓坤并未答应。汪精卫投敌后,他经不住各方游说,终于答应“曲线救国”,出任和平救国军总司令。后调任苏皖边区绥靖军任总司令,收编各路杂牌组成了号称三个师一万多人的伪军。

    胡毓坤的绥靖军本来只是用来对付人多枪少的新四军,谁知这回要面对强悍“神鹰”独立师,胡毓坤想想都打怵。

    既然鬼子命令下来,他也不敢怠慢,挥手就让一个师的部队(千把人)上去了,结果自然不难想象,不到二十分钟这个师几乎被打残。

    大户木三治旅团长间伪军如此不争气,勃然大怒!他在电话里一顿怒斥,命令胡毓坤投入全部兵力继续进攻。胡毓坤没办法只好厚颜请求炮火支援,可29旅团的炮弹有限,不愿浪费在他们这帮废物身上,胡毓坤只得咬牙切齿地执行命令。

    陈际帆在望远镜里看见远处几千伪军向蝗虫一样密密麻麻往独立团阵地上爬,他也坐不住了,陈际帆不是一个只等着被动防御的人,他的防御一般都是为了更多地歼灭敌人。当他发现鬼子重兵集结于小东庄时,毫不犹豫地给中路的苏靖威下达命令,命令他组织突击队向鬼子的左翼作牵制性攻击以减轻独立团压力。

    鬼子万没想到“神鹰”的防守部队在没有重炮掩护下还敢组织反突击,未能做有效防御的日军左翼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几十人阵亡。18联队的高野直满大佐只好将一个中队调至左翼进行防御。

    “师长!二旅发来电报说他们拿下了淮南,请示下一步行动。”

    “好!让罗玉刚以最快的速度向西攻击,拿下谢家集后部队不能停留,马上攻击寿县!另外,给在寿县的特种大队发电,让他们渡过淮河先到凤台县寻找战机。”

    罗玉刚的独立二旅不愧为“神鹰”主力,只用了六个多小时便攻下了淮南,全歼了34联队2000余人,俘虏伪军1400人,自己伤亡1000多人。得到师长命令,二旅主力部队马上向猛虎一样直冲谢家集!

    10月28日凌晨1点,八公山、谢家集等日军据点全部光复,1000多日军全部被“粉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