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百七十章    “丰收”在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百七十章    “丰收”在望 (第3/3页)

至于如此。”沈宗翰说到后来有些痛心。

    陈际帆觉得有些冤枉老蒋了,日本鬼子绝不是那么好打的,老蒋现在能保住现有的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还指望他反攻?他也没这个实力,就算有这个实力,恐怕也没这份魄力,再说老蒋心里还装着共产党呢。

    “中央政府也有它的难处,我们能做一点是一点吧,为国家分忧,也为生我养我的同胞谋点福利,作为军人,这是天职!”

    “说得好!”沈宗翰教授不禁拍手称赞,“对了,话题扯远了,陈师长,难道您不想知道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吗?您就不想知道有什么措施可以改进吗?”

    “是啊!”陈际帆喜笑颜开,“想必沈教授已经找到办法了?”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人口太多!平均下来每个劳动力只能在一亩地左右的田里劳动,生产效率太低了,解决办法大概有三……”

    陈际帆一听,沈教授居然还能有三种解决办法,心里这个高兴,赶紧催促,“请沈教授说说吧!”

    “第一,我和金教授、邹教授还有我们的几个学生,正在设法改良稻种,争取事先亩产上台阶,不过这个过程会很长,而且急不得;第二,就是继续开荒,但是,这已经对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且可供开垦的荒地毕竟有限,所以这一条只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这第三,也是最难的,需要行政支持,出台新的政策,让白湖农场的人口转移到其他地方去。”

    “沈教授,第一第二条问题不大,可是第三条有点难,当初政府承诺,谁参与开荒,谁就拥有这块土地的经营权,这一下又变,恐怕……”

    陈际帆只是这一句话,就让沈宗翰心生敬佩。要知道,眼前的这位将军实际上掌控着皖东皖中这一大片地区的军政大权,可以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连日本人都要惧怕三分,可是他却不愿意做出任何强制百姓的举动,哪怕是一个个小小的政策调整。

    沈宗翰用一种非常尊敬的口气说道:“陈师长的心思我们了解,我的建议并非是要做出什么对农民不利的举措。我还是说具体点吧:首先是继续在新光复的国土上执行这个政策让更多的失地农民得到土地,然后是大力兴办工商业,转移过剩的劳动力,这些人的土地经营权可以由政府出面主持有价转让,由于土地所有权一直在政府手里,所以不必担心会出现土地兼并的事情发生,这样一来土地的生产率提高了,产量不但不会下降,而且还能养活更多的人,也会有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比如说煤矿、纺织什么的,最少也能让农民有更多的精力经营种植、养殖等副业。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稳定了局面,而您所担心的军粮自然会水到渠成。”

    “好主意!回头我就把管事的几个叫到这里来聆听沈教授教诲,就这么定了,待会我想请您一起吃饭,想亲自敬您一杯酒,请务必赏光!”

    沈宗翰也不推辞,反正他也很想和这位年轻人多多交流感情。

    陈际帆在白湖农场呆了好几天,吃住都在农民家里。他这回可真的体会了什么叫艰苦,很多人还在住在茅草和木料搭建的a字形棚子里,伙食很简陋,穿的、住的更是谈不上,让陈际帆感到担忧的是,这里的卫生条件很差。便池修得很随意,而且都在露天;饮用水虽然不缺,但都是天然水,本身并没有经过消毒,很多农民没有喝开水的习惯;没有任何洗澡、洗衣设施,生活污水与湖泊池塘水混在一起,由于这里本来就是湿地,蚊虫特别多,现在都九月了蚊虫叮咬还是很厉害。冬天马上就要来临,四十万人的取暖、冬衣成了一个大问题。

    总之一句话,这里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容易滋生传染病。缺医少药的陈际帆对生病、负伤之类的字眼最是敏感,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将传染病扼杀在摇篮之中,否则到时候自己非焦头烂额不可,还怎么打鬼子?

    陈际帆可能想不到,就是他为防止传染病采取的一切措施,会在不远的将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是后话,陈际帆心里已经瞄上了淮南煤矿这块大肥肉。不过,正在各野战部队紧锣密鼓地紧张训练之时,他听到了一个不太妙的消息。

    ===============================================================================

    这一章非常难写,传晚了,十分抱歉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百七十章 “丰收”在望)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