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货币论(五更求订阅!) (第2/3页)
谓汉承秦制,其含义是继承大秦的那一套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度,秦汉严刑酷法的本意是把国家当作军队管理。正儿八经的古典军事国家体系。
黔首百姓以耕战为生,放下武器即为农夫,拿起武器即为战兵。不仅全国上下男丁皆为战兵,民间的风气也继承先秦战国的习俗。可战、能战,善战。乐战。
打仗对于汉民来说不是多么可怕的事,反而是军事帝国最渴望的行动,有战争才有军功,才有数之不尽的恩赏,封爵授田,光宗耀祖,名传千古都在战争中找的到。
但是汉人对打匈奴心里也没有底,匈奴人在草原上驰骋来去如风,茫茫大漠草原不同于中原腹地,找到匈奴的主力一战聚歼的难度何其之大,更不用说逼迫匈奴人降服内迁耗时长久,当年秦惠王灭义渠同化为秦人消耗三十多年,匈奴如此广阔的土地恐怕要用几个三十年来完成。
曹时沉吟道:“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认为田穰苴这句说的不对,应该是国虽大忘战必亡,天下虽安好战必危,君不见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而有秦灭六国,前后耗时长达百年之久,诺大的匈奴非朝夕可破,假如没有合理的财税制度能否支撑百年战争还是个大问题,更何况朝中三公九卿多半是反对匈奴的。”
朝中大臣知兵善战者很多,他们的态度都是反对出塞打击匈奴,哪怕今年春天左贤王的部落袭击雁门郡,逼迫雁门太守冯敬在善无县城内举火自烧,朝中依然不赞同大规模对匈奴抱负,究其原因现在不是撕破脸的最佳时刻,匈奴人也认为过分激怒汉人是很不合时宜的,所以边郡这几个月非常太平。
依照匈奴的尿性,三年之内不敢靠近边郡掠夺,过了三年那些小部落好了伤疤忘了疼,难保会不会固态萌发又来南下掠夺,到那时是战还是不战尚未可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太子和大臣们的矛盾会越来越大,直到双方的矛盾上升到顶峰,用强权来结束皇权与相权的碰撞。
曹时比本时代任何人都了解刘彻的性格,急功近利的太子一旦称帝,比如请按会大张旗鼓的做打匈奴的准备,满朝文武最多压制他几年,这还要窦太后帮忙弹压一二才行,他必须从现在就要为打匈奴做充足的准备,不能让刘彻一个人孤军奋战,习惯单独行动的人会渐渐变成独夫。
“自汉兴以来有过几次钱法变更,高后铸八铢钱不为世人所喜,通行没多久改回三铢钱和荚钱的制度,想改钱法不太容易。”张汤不无担忧的提醒道。
自从太祖高皇帝、孝惠皇帝、高后吕雉一直到太宗文皇帝以降,朝廷三令五申严禁民间私下铸钱,但是私铸钱的风气屡禁不止,上到诸侯王、列侯,中到朝中百官臣僚,下到贩夫走卒黔首百姓都在私下铸钱盈利,毕竟整个社会对铜钱的剧烈需求是无法用严刑酷法解决的。
所以汉初几朝天子时禁时许私下铸钱,到汉文帝时期索性就把钱法彻底打开,帝国上下百姓黎庶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