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0 高棉神王与乌通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50 高棉神王与乌通王 (第2/3页)

,乔祺升任‘蒲甘布政使’,府城从卑谬移至阿瓦,掸邦高原一起纳入管辖,他可以放手治理那群土司了。顾珝是‘大理布政使’,府城在新明城,除了六诏,还有夔州城,整个大理高原的西南夷都在其治下。贾鹏擢为‘扶南布政使’,府城仍在升龙城,除了安南地区,日后还会囊括真腊。

    相比暹罗和高棉两个产粮大国,真腊这个以山区为主的国家实是有些鸡肋,打肯定不划算,不打又如鲠在喉,独立在那儿很刺眼。

    目前的真腊国王是泰族分支老龙族出身的珐昂,他生而有牙,被逐出家园,遇到一位高棉高僧,得其扶养成人。当时的高棉王是阇跋摩他爹,为了收回真腊,把一个女儿许配给他,帮他一路打回銮佛邦(琅勃拉邦)。结果珐昂登基之后,不听老丈人的话了,自立为王,史称澜沧王朝。他学习高棉政教合一的军政体系,以佛教为国教,兴建佛寺,强拆他教的一切祭坛和建筑,并把都城南迁至前有澜江、背靠密林的文单城(万象),好和高棉、暹罗一边干个小仗,一边互贸通商,还时不时骚扰一下安南。

    真腊人民滋润的小日子在珐昂丧偶那天结束了,七十岁的老头突然变得暴虐无常,频频出兵大举征伐高棉,不堪忍受的百姓暴动频频,大虞的出现让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

    ***********************

    出人意料的是,在皇家贸易公司和锦衣卫的帮助下,最先被搞定的是马来半岛上的三佛齐。狭长的马来半岛像根倒置的孔雀羽,从暹罗湾延伸入南洋,三佛齐原本几乎独占整个半岛,只有羽根部分被孟族占了去,可因为真腊与高棉死磕好些年,腾出手的暹罗不但把暹罗湾区全占了,还一路沿着马来半岛往南使劲,趁着刚和大虞建交的热乎劲,暹罗海船直接越过克拉地峡,逼近逼近三佛齐国都洛坤。

    本来,大方‘让’出一半龙门城给大虞的三佛齐应该是大虞最铁杆的跟班,但跟西方和大食商人打交道很多很多年的他们,更习惯于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而不是捧回个祖宗放家门口。这种态度让其他国家商船看到了可乘之机,有些希望取代大虞夺取龙门,有的在龙门之前就靠岸交易,由三佛齐商人买入货物,走一段狭窄的陆地再入南洋,躲过龙门的控制搞走私,有些干脆在三佛齐的默许和暗助下做起海盗营生。

    安东军得不到三佛齐的配合,为了解决这些麻烦,日夜巡航,这也是为何安南急需建立金兰军港提供补给的原因。虽然目前还没正儿八经打过一次海战,至少安东军在打击海盗方面,经验丰富卓有成效。

    现在暹罗来袭,三佛齐慌了,忙不迭地向大虞求助。安东军以海防为重作借口,袖手旁观,按枢密院的计划,完全可以等暹罗打到龙门了,大虞再打回泰京去,然后趁势索要附表或割让港口。但是一位来自越秀的商人伍士侃站了出来,征集大部分贵族和豪商的意见,劝退三佛齐王室,接受大虞辖制,提出以每年交税银三百斤的代价承包半岛疆域内的燕窝开采权,请大虞与暹罗划界而治,避免生灵涂炭。

    大虞接受了这个条件,敕封三佛齐王室为怀远将军,视同大虞郡王爵,保留其在洛坤的一应待遇,但把王庭迁至龙门附近的雪兰城(雪兰莪)。此处可开采锡矿,定是日后大虞流放罪犯之要地。并在湖泊密集的宋卡建城,封赏伍士侃为世袭罔替的城主,作为皇家贸易公司在三佛齐地区的总代理商。新纳的三佛齐地区以他念他翁山最南麓的茂当山口,到东边沿海的巴蜀城一线为界,与暹罗明确国界,政务暂从蒲甘布政使的领导,而军务则由龙门城直辖。

    伍士侃喜出望外地出钱出力,帮雪兰城修新王宫,三个月后三佛齐王室们在安东军的护送下搬家。百姓们最兴高采烈,不用打仗了,可以好好做生意,种树耕田捡燕窝,随随便便就能买到中华上国运来的各种好东西,什么都不缺。

    顾辞听到消息很开心,日后这儿可是橡胶的最大产地之一,能归自己家最好。和孩子们谈心时,她不小心胡诌了一句,给了阿圣启发,“这些地区天天打架,男人少女人多,中原男子不用参战,又经商有钱,在那里可不是地位越来越高么。”

    汉人在中南半岛一带被视为平民,本身和后代不用服役,当地女孩都爱嫁汉人,血缘越来越亲近。对当地土著贵族而言,女婿上位和侄子上位,区别并不大,伍士侃正是一个掌兵贵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