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房玄龄 (第2/3页)
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好多天都没人给李世民台阶下,他只能自己想办法,芙蓉园位于长安东南角的曲江,要去那儿玩必然经过房府。房相得知后,立刻命子弟洒扫门庭,说皇上马上就到!片刻之后,龙辇果然‘顺道’来了,李世民‘顺便’用御辇把房玄龄接回宫。
时人读这几段逸事,说的多是李世民帝王心术的高明,对房玄龄恩威并施,时不时用贬谪来紧紧弦,展示天威和权柄,而房相无怨无悔,雷霆雨露皆谨然受之,两人恪守其职,演出一幕的‘君臣相得’佳话。
让顾辞的小脑袋来分析,她可能会认为房玄龄第一次被贬,显然是为了讨好两代君王,拿皇后做筏子,结果李世民没拗过皇后,言出而令不行,只能让他背一下锅;但萧律和袁懿对这种观点相当不以为然。以房相之智能不知道皇后不允就办不成么?皇后眼看要死了,三个嫡子已成争位之势,她不多刷点印象分,万一是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李恪借机上位,此人生母可是隋炀帝的女儿阴妃杨氏,她的儿子和娘家都活不了。房相此举,既能让太子刷了‘孝顺’的经验值,又让她确认了李世民对她的感情犹深,掉落‘贤后’的高级道具,简直不能更贴心!房相虽然被贬谪,但帮了太子,顺了皇帝,捧了皇后,处处攒足了印象分,这一手玩的多漂亮。
第二次归家,萧律就灰常有发言权了,萧瑀正是萧家家谱中排前十页以内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从小以孝闻名,精通佛法,秉性耿直刚烈,忠诚磊落,但为人不徇私情,严厉刻板。既然弹劾房相,必定事出有因,且证据确凿。只是时机不对,正值多事之秋,先是郑国公张亮、程公颖等谋逆,再是李世民亲征灵州打薛延陀,弹劾之后还出了在高丽退兵被怠慢,而欲征讨之事。萧瑀在李世民不爽之时捅破此事,显得不够圆滑,不识眼色,兼之还有很多黑历史记在皇帝心里,所以被贬职除爵,而房相只是被扫地回家。彼时萧瑀和房相都是年近古稀之人,但境遇大为不同。萧瑀出生高贵显赫,于朝堂之上用不着汲汲营营,当然没什么不敢说的,也不用给别人面子。房相本是泥腿子出身,眼看年纪大了,自是要为子孙多留些香火情,何况他位极人臣二十多年,早已不是皇帝不想用就能撇开的。因而最终结局是萧瑀复爵不复职,从此远离中枢,房相得禇遂良助攻再次刷新了‘开国老臣’们的存在感,回归原位。
第三次却是微妙许多,是房相‘避位还家’,看似有主动示弱之意,但一切显然皆在其股掌之中,李世民甚至等不到别的臣子来送台阶,就只能‘主动’去接回他。
至此,房相声望权柄已臻巅峰,也才会在次年李世民欲封司农寺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因留守京城的房相一句‘但云李纬美髭鬓’的话,就将其改为洛州刺史。
萧律拿房玄龄为例,感慨了一番重臣压过君权,长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