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花木兰小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花木兰小传 (第2/3页)

不妨回山上想想,考虑一下。我们这就去请救兵,你们等我们回来,要是愿意走就一起走。这个是上好的军功,不拿白不拿。”

    贺兰定带领人马上山去了,拓跋焘笑着问花木兰:“你就这么想要军功?”花木兰却奇怪:“行兵打仗,有人不愿意要军功吗?”拓跋焘看着花木兰表情稚嫩,不像是说假话,便问道:“打仗是要死人的,你就不怕死吗?”

    花木兰笑了,嘴角仿佛绽开了花:“我当然怕死,但是可汗是个好人,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家如今有十五亩地,日子过得可好了。若没有可汗,哪有这样子的好日子?”

    拓跋焘暗道惭愧,这是父亲拓跋嗣的恩德,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拓跋焘也不搭话,带着花木兰又走了一天,来到长孙翰的大营。拓跋焘只带了花木兰一人,来到军营外,给军士一个黑色的令牌。军士拿到它慌忙入内报信,拓跋焘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望着花木兰:“此番前来,你怕不怕?”

    “不怕!”花木兰骄傲的说。

    “哦?”拓跋焘十分高兴:“要是他们对付我怎么办?”花木兰哼了一声:“他们敢,他们若想对大哥有非分之想,我花木兰把他们脑袋打碎。”说着用力的挥舞他的铁棒。

    拓跋焘冷笑一声,似花木兰这种平头百姓都收到勤王诏令,在东部守边关的长孙翰说没收到诏令,这是骗人的。但是长孙翰打的什么主意,需要亲眼见见为好。

    长孙翰接到黑色的铁令吓一跳,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如朕亲临。长孙翰急忙名人摆好仪仗,自己带着军中重要将领去见拓跋焘。拓跋焘看到军营的寨门大开,心里就放下来,笑着走上前去,拉住长孙翰的手:“安达,见到你真高兴。”

    说长孙翰没有私心是假的。拓跋焘和他从小就是伴当,互称安达。但是此次拓跋焘登大位,他却要避嫌,远离京城,这让长孙翰心中极不痛快。但是此时长孙翰看到拓跋焘表情如一,心中放下石头来:“看到安达,我就放心了。”长孙翰看了一眼花木兰:“这位壮士是?”

    拓跋焘轻描淡写:“这是我的兄弟,花木兰,护送我从平城到此地。若不是他,安达我就死在阵前了。”长孙翰吓得后背都发凉,拓跋焘却一只手拉着花木兰,一只手拉着长孙翰:“走,咱们进去说。”

    长孙翰把二人领到安静的帐篷里,长孙翰率先向拓跋焘解释了现在的状况。眼下燕国对于北魏也是觊觎之意,长孙翰不敢轻易带兵离去,若是柔然与燕国合兵就不好了。拓跋焘点头,长孙翰虽然是推辞,但是借口还是不错的。

    但是拓跋焘需要长孙翰站在自己身边,不是这一战,而是这一生。于是拓跋焘想出了一个狠计:“安达说的是,贸然放弃防线,也是大罪之一。我看这样可好,安达带着自己本部悄悄离去,与我等去平城救援。这里还像往常一样,由花木兰这些乡亲穿上战甲,代替你的兵。你只需要让你的手下严守纪律,小事自己处理,大事等你回来处理。有你本部五千人马,此战就可胜利。”

    长孙翰不明所以:“就五千人马能却柔然大兵?”拓跋焘却不以为然:“你当皇上此次派下勤王令,就没有别部支援人马?像此次我兄弟花木兰这样的军队这几日已经集结在平城外,只需要一员名将,将他们整合在一起。”

    “谁去?”

    “你!”

    长孙翰马上明白这是个好机会,也是个很难达到的机会,但关键的是能向拓跋焘表忠心。看到拓跋焘不想表明自己可汗身份,长孙翰只得含糊答道:“就按照安达说的办。”

    三人又商议很久,决定让花木兰的弟弟花雄带着一千乡勇,换上北魏军服铠甲,在此地留守,什么事都不做,只是装作大军并未移动。实际上,半夜里,长孙翰就带着自己本部人马一共五千人悄悄离开前线,向着平城开进。

    一路上还真的碰到投诚的山贼,一共三批,算下来也有两千余人。长孙翰与拓跋焘商量一下,让贺兰定他们就在柔然大军外面游击,带领自己手下偷袭柔然大军,按人头记功。

    三人按照说好的计划,长孙翰带着两千人马也在平城周围的柔然防线外,一面进行骚扰,一面召集军队。而拓跋焘则和花木兰一起,带领三千人向着平城进发,通报消息。当然,花木兰的哥哥花木莲,就跟着长孙翰在外面。

    拓跋焘拔出长刀,花木兰擎出铁棒,带领三千人马向着柔然大军凿了进来。北魏将士突然的偷袭让柔然大军陷入一片混乱,但是这次,一直守在东面的社仑迅速过来,拦截一直冲锋向前的拓跋焘和他的北魏将士。

    花木兰上前将社仑挡住,铁棒让社仑脑袋发蒙。社仑本来就是用着狼牙棒,是柔然中以武勇著称的名将。哪知道与花木兰一照面,就被花木兰打的有些招架不住。

    可是花木兰身边还有拓跋焘,拓跋焘趁着花木兰与社仑武器相撞的时候就拍马转回,趁着社仑手中狼牙棒没有放下的时候,拓跋焘一箭将社仑的右眼射穿。社仑脑袋朝后,从马上栽下来。

    拓跋焘与花木兰一左一右,向着平城进发。平城东门早就发现不对,也有大约两千人出来救援,与拓跋焘合兵一处,将拓跋焘接回城中。

    到了城中,拓跋焘掏出黑色军令牌,城内的魏兵看到这个军牌,纷纷让开。拓跋焘先安顿花木兰休息,自己也不解甲,走出军营,向着内城进发。

    拓跋焘褪去黑色战甲,换上金色帝服,迎见保太后和众大臣。诸人早在金殿等候,对于此番拓跋焘前去都关心异常。拓跋焘有些不耐烦朝中众人婆婆妈妈的劲,问道:“诸位爱卿可有良计破兵?”

    卫尉楼伏连说道:“皇上此番除外,备受困难,下次且不敢这样。”保太后也劝道:“可汗,要听忠臣劝阻啊。如今周围勤王形势已成,皇上就等大军消灭敌军吧。”

    拓跋焘看着一群朝中老臣,不少人头发胡子都白了,他哼了一声,转身出门,将朝中众人扔到大殿。

    拓跋焘重新换回黑色战甲,仿佛一员普通北魏战士。他气呼呼的走到军帐,花木兰已经休息完毕,看到拓跋焘气呼呼的十分不解:“大哥这是怎么了?”拓跋焘看着花木兰,勉强笑道:“家中人反对我再次出征。”

    花木兰劝道:“出战九死一生,父母的劝阻也是对的。”拓跋焘却反问道:“那就让你们去送死吗?就像兄弟你,是因为信任可汗才来救驾,难道真要死在战场才够吗?”

    花木兰默然不语,谁没事就想着死啊。

    拓跋焘淡淡说道:“我虽然不是将军,但是在城中也有些威望。如今,长孙翰他们在城外恐怕已经汇总不少人员了,我三日后就出城,你就在这里休息,不用担心。”花木兰却说:“大哥何出此言,小弟别的不会,就会跟着大哥一起走。前方是黄泉路,咱兄弟一起走。”

    拓跋焘感动的拍着花木兰的肩膀:“好兄弟,三日后我们一起出城!”

    第三日,拓跋焘带领大军出城之前,还在平城转了一圈。拓跋焘大声喊道:“柔然如今兵力已竭,正是男儿立功的大好机会。想要军功的,都和我出城。”

    虽然拓跋焘很年幼,而且在朝中势力尚微。但是青年人都是充满热血,那些京城中的贵胄男儿,听到拓跋焘的呼喊纷纷跟着拓跋焘的马后。拓跋焘出城的时候,身后除了五千精锐,竟然还有将近一万人跟随,都是自带战马铠甲。

    平城西门打开,一万五千魏兵杀向柔然军阵。而城外,长孙翰也已召集两万魏兵,都是勤王之师,至于贺兰定之流民兵乡勇更是多达五万。长孙翰自带一万精锐接应拓跋焘,顺利斩杀柔然大军不少人马,双方顺利会和。

    柔然大汗大檀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赶紧让大那和陟斤率部追击,于是拓跋焘带着花木兰与长孙翰,与柔然主力直接对抗。长孙翰迎上陟斤,而花木兰迎上大那。

    大那是突厥人,虽然骁勇,但是也充满计谋,他佯装力量不敌花木兰,带兵退去。花木兰不知是计,追了上去,被大那的亲锐们用绊马索绊倒,摔到地上。

    大那一撤去,拓跋焘就知道不妙,率兵赶忙接应花木兰。谁知道大檀举弓向着拓跋焘射去。大檀作为柔然首领,武艺高强,一身箭艺举世无双。这一发箭包含三箭,让拓跋焘无法躲闪。

    哪知道拓跋焘根本没有打算躲闪,他举左手护脸,中了一箭,其他箭因此就射空了。若是拓跋焘真心要躲,方位无法选好,可能三箭都会中。

    拓跋焘冲到花木兰身前,右手举刀挡住大那的攻击,左手伸向花木兰,大声喊道:“随我上马!”花木兰不敢耽搁,抓住拓跋焘的左臂,因为箭伤,鲜血从左臂上直流而下。但是花木兰还是被拓跋焘拽到马上,拓跋焘拔马就走,花木兰紧抓大棍,在地上当当直响。

    大那在后面紧追不舍,而远方,大檀也举起了他的弓,第二次准备发射。

    花木兰收起长棍,看着拓跋焘鲜血直流的左臂,心中充满内疚:“大哥,你不该来救我。”

    “别废话,这若是黄泉路,咱俩一起走,你不许走到我前面。”拓跋焘怒吼。

    花木兰坐在拓跋焘的鞍后,用手抱着拓跋焘的后背,心中无比心安。拓跋焘浑身的汗味,骚臭不堪,却让她无比安心。花木兰小声的对拓跋焘说道:“大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