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渐逝,玉兔初升二十五 (第3/3页)
再无不合之处。”
太宗点头,便眯了眼道:
“而且他还偏偏便守着北宫门!这一下子,便只怕是辅机也不得不信了……(北宫门,就是玄武门)
朕说过,这天下是朕的,将来必然也是朕的儿子的。
稚奴既然不喜他,欲他代媚娘死……
那他便是有当死之处。更何况他这般前后依附的……未必心中不有反意。
最重要的是……当年他既然先提出了这武氏预言之说,又指证历历,说曾见太白妖星……自然也当为自己当年做下的蠢事,付出些代价!
去罢!着辅机入内。”
“是!”
……
次日早朝之上。
御史突上密本,内书道驻守玄武门之武连郡公,左武卫将军李君羡,其乳名“五娘子”,乃暗合“女主武氏”之言。
太宗阅之不语,乃着即将密本传与君羡一观。
李君羡阅之,刹那面色惨白,便连连叩首。
太宗不语,良久才着传旨,李君羡即时去禁卫之职,迁华州刺史。即日赴华州不得有误。
李君羡立时谢太宗不杀之恩,踉跄离去。
一时间,诸臣不解。至早朝毕后,方渐得消息,始知李君羡自当年首告曾见太白妖星之始,便有借箴谋反之心。
不由哗然。
长孙无忌尤道:
“前皆以为宫中武氏才人乃祸国妖星,而今所见,却是那李君羡有意谋之其代死――加之武氏无幸无宠,更非高位,无实权,何得与一手握禁卫之重将相提耳?”
诸臣皆以为然,更觉君羡之心深不可测,乃纷纷上言,请太宗诛之。
太宗犹豫不决,更以君羡素有大功,不忍杀。
然诸臣再不敢轻纵李君羡,会是月十三日,御史再得报,道君羡自迁华州刺史后,便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似有将为不轨之意。
遂当朝而报,诸臣乃伏乞太宗,务必诛杀此獠,以绝后患。
唯李治伏而请不诛,更道此番谣言,究不可信。
太宗沉吟良久,乃语告诸臣曰:
“天命,天之意也。当年诸命相应,可见其不可违。而今李君羡阴有谋意,当不可不防。再者其言凿凿,终乱人心。”
遂传诏,着诛之,且抄没全家。
一时间,诸人皆知,武氏预言之主,乃李君羡耳。
太宗因此事出,乃于朝后,着赐后宫武氏才人无罪,更即日起准其再复尚书房侍奉之职。然不多时,便有内廷小侍瑞安来报,道武才人数日前便身染恶疾,面容不堪,请太宗恩准静养。
太宗愧而讶,乃着太医入内调治。
太医入,微视后道无妨,只是风痘(唐时对皮肤上起那种疑似是现代所说的微过敏症状的,无痛无痒,没有什么大碍的小疙瘩或者是小包的统一称呼)而已。静养数月便可痊愈。
又因徐惠切切求之,太宗乃准。
……
是夜。
长安。(小说《大唐三帝传》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