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欲伐楚,焉可止之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王欲伐楚,焉可止之十一 (第2/3页)

垂首半日,才道:

    “徒儿想着,孝恭友悌,乃人之天性。这幼子总是心慕其兄,不忍见其受母亲苛责。”

    马周便笑道:

    “所以,这幼子,是断然不肯向母亲告发这长兄所为了?”

    “断然不会的。”

    马周微一思考,便含笑道:

    “那便自然当是去请教一番这幼子信得过的人了……”

    李治一怔,心知马周此言似有回避之意,便想了一想,回道:

    “师傅说得是,不过自古以来言天地君亲师,这幼子愚昩,既然上不能通天地之意,下不能得君亲指点,自然是要求助他的师傅了。却不知,他这师傅会如何答呢?”

    马周见李治机慧,言谈之间,竟然又将问题转给自己,且还明示对自己之尊敬,心下喜爱不胜,然思虑再三,还是又道:

    “这一点,师傅也不知……说到底,毕竟是师傅也未曾读过的书卷啊!”

    李治想了一想,便道:“师傅过谦了。徒儿虽然愚不受教,却也知自古以来,但能为人师者,大多都是品德高洁,心存远大之人。且徒儿虽不才,却终究是一国之储,父皇更乃一国明君。能为父皇礼聘而来,以列徒儿之师者,必属人中龙凤。

    再者,天下师傅一般心,都是为了徒儿好。

    想必那幼子之师,也必如师傅一般,视徒如子。还请师傅明示。”

    马周闻言,忍不住笑道:

    “唉呀……殿下……”

    李治也含笑应之。

    师徒二人含笑相视半日,马周才看了看左右。

    李治会意,便笑道:

    “此刻殿中再无他人,师傅还请明言。”

    马周想了一想,便笑道:

    “咱们还是说一说这幼子之事罢……既然幼子已然察觉,那长子有意夺嗣,自然为家业故,是要选一个好的才是。却不知以这幼子所见,他与长兄,各有何长何短?谁更适合这家嗣之位?”

    李治想了一想,叉手乃道:

    “长兄英伟过人,文武双全,兼之雄心霸业,自存于胸,是为良才。幼弟无能,柔懦无知,但好在心胸尚算宽大,保家之意还算坚定,是故各有所长。单论创业者,那长兄乃是一代英才无人可及,然若论守成,长兄虽英伟,却终究易偏听他信,且意志多有不坚之处。易受**。”

    马周点头,捋掌笑道:

    “殿下果然分析得丝丝入理。不错,长兄之才之能,外人看来,皆为一时之选。可是终究他意志不定,偏听他信,不宜为一家之主,更难提为一国之主——毕竟,唯有兼听者,可得全局耳……

    是故,若要立守成之嗣,长兄自然不及幼弟。”

    李治点头,又问:

    “那幼弟该当如何,才能在保全兄弟之情,母子之义下,保家嗣不失?”

    马周思虑一番,乃道:

    “这个说起来,却是容易。长兄若心存大事,那便必得寻人相助。只要断了长兄得人相助之路,一切便可两安。”

    李治闻言,如醍醐灌顶,大喜不胜,便谢马周。

    贞观十八年五月末,太宗乃诏天下,着赐侍中刘洎绫两百,缎三百,以示上恩。更言:“尔多襄助太子之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