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驾返太极,风波似平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驾返太极,风波似平二 (第2/3页)

听得一个‘史’字便要叫头痛的顽劣小儿,今儿个竟然自己上疏,求朕准他抄录这些大卷了!

    唉呀……可真是天怜朕这一番父母心呀……就是不知道他是一时新鲜呢,还是真的存了心了。”

    见太宗如此打趣,长孙无忌四人便心知,必是稚奴上奏。也是讶笑道:

    “果然可为大唐一大奇事。这稚奴平日里,最爱的素来都是些诗书乐律之卷,怎么今日这般好兴致?”

    德安见主上与几位大人把自家主子说得这般,心下也有些抱屈,便道:

    “主上有所不知,王爷这番却不是一时心性儿。早一年前,王爷便道说那书简沉重,主上与太子、吴王、魏王几位兄长,还有诸位大臣们阅时,定有所不适。说他一身无甚长处,只有几个字,还勉强可看得。是故便着德安日里往那藏书阁里,先借了几本可以带出来的抄录于纸书之上。

    抄完之后,王爷又素知那藏书阁中有些书是轻易借不得的。所以才上了疏折。

    主上大可问问那藏书阁中诸人,王爷是不是每隔几日,便要送了几部抄好的过去?”

    德安说这话,倒是有几分底气的。当初稚奴借了书来抄,虽然是为了媚娘,可也的确有顾惜自己父亲拿着沉重不堪的竹制书简时间一长,必会疲惫的意思在。所以便一早将书一抄两份,一份只等抄录齐全了才与媚娘,另一份却是抄了几本,便送入藏书阁内。

    太宗闻得此言,当下便是又喜又得意,急忙看向王德。

    王德知意,便含笑道:

    “主上,确有此事,晋王爷前些日子送书去时,正巧老奴也在,正为主上您寻那齐民要术呢!老奴见晋王爷抄书,也问了两句,他便笑说,那竹简太过笨重,主上手腕儿又有旧伤,实在不宜长期握卷,可主上又是个爱书的,再加上国舅爷,还有房相禇大人魏大人……这些大人们上了些年纪,多少都有些不适,实在不宜劳累。

    晋王爷说他日里闲着,也不知能为主上与诸位大人做些什么,想来想去,只有一手字写得还算端整,所以才抄了较为轻便的纸钞书来放在藏书阁里备用的。

    而且晋王还说了,这些纸钞书呀,都着那太史令一字一句对过了,再无差错的。”

    王德这几句话,说得在场君臣数人心中似饮了蜜水一般甜。

    长孙无忌还好,魏征已然是颇为欣慰地微湿眼眶道:

    “主上说得不错,当真是天佑我大唐呀,竟然有了这么一个柔善亲仁的好晋王!”

    房玄龄、禇遂良更是感动,便起身,向着甘露殿方向一拜,以示感恩。

    太宗见稚奴如此细心孝顺,仁厚爱重,心下更是喜欢,便亲手制诏一道,于稚奴大加夸赞,又因他年幼体弱,藏书阁为保书册,室内阴凉不可长久置身于内,便着从此开始,但凡稚奴求书,便着人去任意取来阅之。无需偱常例。

    另又赏稚奴时贡硬黄(一种唐时名贵的纸名)、玉版(同前)各一千。(这里的一千就是一千张没有经过裁切的原纸,相当大的量了。尤其是硬黄一品当时属于刚刚研发出来,开始流行的非常好的纸张,一般都用在誊写一些珍贵书籍所用。据说这种硬黄初制的时候,是以二百金,就是两百个大钱十张起价的。当时的正五品官员俸禄,月俸是五百钱。所以,太宗这一赏,基本是把当年整年的贡纸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