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千官相望八 (第3/3页)
驾的意思,就是有仪仗队没有车马,因为李佑在外,所以以自己的仪仗队做为一种亲上的意思,代自己出席这个会),随之蜀王愔,有仪无驾,随之越王贞,随之晋王治,有仪无驾(稚奴有事,暂时不在……),随之纪王慎,随之赵王福,年幼,随母行,有仪无驾,随之曹王明,有仪无驾。
后为玄铁重骑两队,玄铁重甲六队清道,皆持宝剑寒锋,呼喝而入。
后为龙旗骑,白马金甲十二骑,各持龙旗十二面,分作两排,呼喝而入。
后为帝驾,指南车引之,里鼓车从之。白鹭、鸾旗、辟恶、皮轩等诸车列之。
车均驷引,驾士十四,匠一。
俄引驾仪入。
十二排执刀弓箭,隔列骑兵卫入。
后鼓吹乐仪入,鼓吹令教之。但见中鼓、大鼓、铙鼓、节鼓、小鼓、羽葆鼓,笛、箫、笳(胡笳,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长鸣和中鸣(号筒)、大横吹(横笛)、筚篥(管乐器)、金钲等乐官取九九极尊,八百一十人数,各司其职,各依其律,发而齐鸣,声而震天。
后幡(呈下垂状的长方形旗帜)、幢(有羽毛装饰的旗帜)、旌、旗诸礼骑入,呼喝之。帝24御马杂旗阵中前行。
后青龙旗白虎旗两旗入,引三公九卿仪(长孙无忌他们在玉台上代迎,所以这里是仪仗队,以证明他们一直跟随着皇帝的意思),且插杂帝御赐骑甲,取四九之数,三百六十人。
忽闻百官山呼万岁,然帝玉辂终至。
太仆卿驾玉辂,前后取九五之数,驾士四十五人簇拥,两侧左右武候大将军车驾护(也就是说,咱们的稚奴和青雀,在这儿跟着父亲一块儿来的)。
辂后,禁军九五数,四百五十人入,宦官九五数,四百五十人入,女官九五数,四百五十人入,为护驾列仪。
护驾列仪外,围列行禁军骑甲,每队皆取三九之数,二十七人入,且一将领之,各人配弓箭刀兵,镇守玉辂。
后,雀翎扇、团扇、方扇、黄麾、绛麾、玄武幢扇仪卫从之。
帝驾后,后鼓乐仪从而行,配置与前仪(前面那支乐仪)同,然取数其半(就是只有前面乐仪一半人数,三百六十人)。
后为帝用诸驾,方辇、小辇、腰辇、金辂、象辂、革辂、五副辂、耕根车、安车、四望车、羊车、属车、黄钺车、豹尾车从之,以示大唐帝威。
后左右威卫折冲都尉各率三九之数,二百七十兵士,作横排入,持戟刀盾弓箭弩,尾豹尾车掩后而行。
最后为后卫仪,后卫仪前二将率左右厢步甲,取九五数,四十五列作前后两方阵行,每列取四九数三十六人,各以一旗为导。诸士兵均头戴兜鍪,身着铠甲,手持弓刀箭盾,每列服均同色,取五行之意映之(就是五行的代表色,相互辉映),间列而行。
中为左右厢黄麾仪,取天干数(十二队),每行取地支数(十人),分持弓刀戟盾及孔雀氅(用羽毛制作的旗幡)、鹅毛氅、鸡毛氅等从行。
黄麾仗后殳仗,取六九数,共五百四十兵士,持殳等仪卫。
最后则为诸卫马队,左右厢取三九数二十七队骑,二九数一十八队旗之旗阵。每旗所擎旗上绘同种神兽,如辟邪、玉马、黄龙、麒麟、龙马、玄武、金牛等。
旗阵后,步甲列黄麾仗,并有骑兵护卫。
至此,帝驾皆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