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11章 利帆的业务调整与停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11章 利帆的业务调整与停牌。 (第2/3页)

术的普及。

    当某种技术在汽车身上落伍之后,尉来就会试着下放到闪驰科技里的高端电动车身上,直到把成本降下来,普及到售价更低的车型身上。

    目前闪系列电摩分为轻便化与高端化两大产品阵营,轻便化的起售价2999元起步,适合于日常出行,而高端针对极客群体的起售价就要高得多了,14999元起步,毛利率可以做到35%。

    比起轻便化15%的毛利率,显然高端化的毛利率要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消费领域的企业都在追求高端化的原因。

    消费者更为关注尉来汽车的热度,但是产业链以及一些地方领导,却是对尉来这种模式非常感兴趣,尉来去某个城市开设工厂,带动的可能就是在出行工具方面的全产业链模式。

    看看甬城这些年的发展就知道了,除了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之外,包括像托普,旭申,海天,力劲等等企业都成长速度,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知名供应商。

    而下游的电动出行工具领域,北仓以及周边的区市当地同样获益良多,一大堆大大小小的厂子依附着闪驰的产业链生存,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地方zf引进尉来汽车带来的优势,甚至是要大于一家大型合资车企。

    汽车的门槛高一些,参与难度大一些,但是两轮车,三轮车就不一样了,产业链参与的门槛就要低得多了。

    山城地区对于当年留下了尉来,还是非常满意的,仅仅解决掉利帆这个大麻烦,就值得他们自豪。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市里的摩托车企业都可以与尉来还有闪驰以及橙子谈合作,我们十分欢迎跟山城地区的企业达成更多的合作机会。”

    如同曾纪祥说的那样,檀锦程亲自出面,那谈判的进度自然是不一样,受到的待遇也不同,因为檀锦程的权限更多的,很多事儿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出售摩托车业务又不代表着尉来要退出山城,曾纪祥后续也要跟当地的企业家打交道,与产业链企业达成更进一步的合作,无论对于旗下的哪家企业都是有利的。

    除了这些合作之外,檀锦程出面需要帮助曾纪祥解决最大的问题就是针对利帆闲置土地的处理,现有生产摩托车的蔡家工厂有近200亩的土地。

    曾纪祥的意思是希望zf以产业用地置换的形式,变更规划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从而引进尉来的电池项目,发展后续的三电供应链。

    哪怕最终沦为代工厂,也要保证代工厂的成本优势,这200亩的工业用地,曾纪祥希望有一部分能够保留。

    “这个没什么问题。”

    分管这方面的领导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合作多年,都知道檀锦程的性格,能够保证的就没必要过多的研究,直接爽快答应就是,这样还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其实当檀锦程代表尉来科技出面,提出要出售新利帆旗下的摩托车业务之时,他们的内心还是有些吃惊的,该不会是准备跑路了吧?

    不过随着谈判的进行,领导们也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这哪里是跑路啊,根本就是要在山城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隆兴的代表也参与了这次会谈,他们与檀锦程没有过接触,一时之间有些不太适合檀锦程的节奏,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次也只是旁听,探探市里的态度。

    真正的谈判是在曾纪祥那边。

    此次利帆出售的标的资产为摩托车业务全链条资产,包括利帆摩托车商标使用权,十年加可续期,产能方面,有一家年产30万辆的工厂以及配套设备。

    渠道方面有海外23国经销商网络,47项发动机技术,其中就含有v型双缸专利。

    对标的资产的估值,新利帆团队的底线是15亿元,上不封顶,能谈到20亿元以上就更好了,因此在谈判方面,有很大的空间,

    以曾纪祥还有隆兴总经理为首的双方谈判团队,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价格方面的谈判,而是先聊到了关于人员以及债务方面的问题。

    隆兴要接手利帆的工厂,就需要接手目前近2000名左右的在岗员工,这其中肯定有部分员工是要离职的。

    “资产的并购肯定会影响到部分工人,离职员工的补偿由利帆承担,不知道曾总意下如何?”

    “没问题,利帆可以承担,不愿意离职的也可以转岗到新能源汽车产线去。”

    曾纪祥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之前破产重组之时他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知道如何跟山城这边的利帆员工打交道,另外在债务方面,利帆承担所有已知债务,如供应商欠款等等。

    隆兴则需要承经销商的保证金以及海外市场售后索赔基金,此外在竞业禁止方面,利帆还需要承诺五年之内不得自建摩托车产能,禁止向第三方授权摩托车技术。

    这两点主要是针对檀锦程旗下另外一家企业闪驰科技,在两轮电动车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闪驰科技,如果要生产摩托车,加上利帆现有的技术,其实并非什么难事。

    隆兴极度害怕利帆把这些传统燃油车项目的产能甩给他们,然后自己再重新建设工厂,那他们就真当了冤大头了,企业并购过程当中,这种事儿也不是没少发生过。

    “哈哈,这个协议我们可以签,贵方无需担心,新利帆要做的是尉来汽车的产业链补充,无意摩托车业务,这也是我们出售的主要原因,至于说闪驰科技,他们会不会扩大摩托车业务,这点我们管不了。”

    “但是我可以保证我们不会向包括闪驰科技在内的第三方转让摩托车技术,除非是在你们的允许情况下。”

    “当然,这也仅限于闪驰科技。”

    曾纪祥曾经也在闪驰科技工作过多年,对闪驰科技了解很深,其实在他接管利帆,梳理完公司之后,就已经与闪驰科技达成了一些合作。

    利帆虽然从事的是低端燃油摩托车业务,但多年下来的技术积累还是不少的,有一些对于闪驰科技还是有补充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