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技术联盟以及效率惊人的收购团队 (第2/3页)
是未来的事儿谁也不知道,檀锦程是相信船夫哥的战略眼光的,哪怕短期销量受到很大的影响,BYD都要坚持开发混动平台,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这次来也是为了这事儿,其实我们两家可以成立一家研发公司,就专注于研发新能源动力相关的,到时候技术共享怎么样?”
“或者咱们再联合几家车企跟供应链企业,搞一个技术联盟,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开发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
技术联盟在各大行业里都有,无论一家企业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做到什么技术都全面,把什么活儿都干了,那样的情节只会是出现在当中。
尉来有自己的优势,就有自己的短板,BYD同样如此,其他的企业甚至包括特斯拉在内都是如此,拿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来说,当年尉来在各方压力之下,选择“等等”他们。
包括当时也给予了BYD一定的技术支持,但几年之后再看呢?这帮传统企业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的成就甚至还不如小朋这样的新生代车企。
这么好的一个卖点,是他们不愿意研发吗?其实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导致的技术短板,就像是腾迅干啥都行,但就是电商弄不出来,阿狸在社交领域同样也无法做好一样。
成立一个小范围的技术联盟,搞出来的技术大家共享,这样无论是从研发成本,弥补弱势以及供应链的完善来看,都是相对有利的。
船夫哥笑了笑道:“想法挺不错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其他车企应该怎么选择呢,还有谁来主导?”
合作,竞争,在合作当中竞争,在竞争当中合作,就是现在的商业模式,BYD并不反对尉来提出的技术联盟概念,但也正如船夫哥所说,应该由谁来主导?
无论是研发机构,还是企业,没有一个主心骨是肯定不行的,看看国民技术就知道了,若是有实控人,再怎么也不至于混到目前这种面临退市以及被收购的地步。
“谁都不主导,可以参考地平线或者科大讯飞的模式,找一个有这方面创业意向的业内人士,我们各家提供资金以及初始技术,由创业团队来主导。”
通过业绩指标的方式,给予创业团队一定的目标制定,例如说多长时间研发出什么样的结果,搞得好了给予股权激励,搞得不好那就做出相应的处罚。
就像是对赌一般,目前之于地平线的方式就是这种。
已经完成B3轮融资的地平线,拥有包括巨量引擎,上汽集团,红衫资本,英特尔以及SK海力士等等国内外的资本方,而资本方给予余恺团队无限信任的同时,也制定了发展规划。
余恺团队初始拿到的是5%的股份,每完成一项目标,他们整个团队就会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激励,这实际就像是一个画饼的过程,一项项完成资本方制定的目标,余恺及他的团队甚至可以在未来的某一天真正意义上的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也正是在这种激励之下,地平线这些年发展迅速。
年初,征程3发布,征程2也进入到量产阶段,这是国内首款车规级AI芯片,标志着地平线在智能驾驶芯片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突破,地平线在今年发生很大的变化,砍掉包括玩具机器人,智能家居等等非汽车业务,ALL IN自动驾驶,公司员工从之前的1200名下降至目前的750名。
征程2芯片是地平线目前的核心产品,基于地平线自主研发的BPU架构,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等特点,能够满足目前低端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
而在客户方面,地平线也拥有了包括尉来,上汽,长安,长城,红旗,奥迪,广汽,BYD等等一线厂商,可以说目前大部分国内主流车企都有了与地平线的合作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巨量引擎收购国民技术与目前还是地平线第一大股东并没有什么冲突,车规级芯片有很多,地平线专注的是自动驾驶领域的车规芯片。
而国民技术开发的车规级芯片,则是应用于智能车灯控制,电机控制,车身控制,虚拟仪表,智能座舱等汽车电子市场。
另外还有安全芯片,包括安全加密,安全认证,防篡改等等功能,为车辆安全提供防护。
这些都是目前尉来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研发有着高度的契合,除了这两种芯片之外,还有包括功率芯片,传感器芯片,存储芯片等等。
汽车芯片整体可以分为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芯片等九大类。
一辆高端纯电汽车的芯片使用数可达2000颗左右,而在未来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域,单辆车的芯片搭载量预计将达到3000片以上,需求是相当巨大的。
檀锦程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掌握其中那么一两项的自主权,通过自主权降低汽车的整体成本,地平线是如此,国民技术同样也是如此。
“这方式确实是可行的,地平线的团队你选得就非常好,我们确实可以再次试着复制一下地平线的经验。”
说罢,船夫哥又笑着道:“大家都说你这个对于股权是比较强势霸道的,从魅族以及国民技术,甚至还有英柯医疗的收购风格来看也确实是如此。”
“但是你在某些方面又充分放任,你还真是一个矛盾的人。”
“这并不矛盾啊,股权是对我自己以及公司利益的保证,放任则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避免外行指导内行。”
“你倒是清醒得很啊。”
BYD对地平线也有投资,作为地平线第一大股东,檀锦程对于地平线的支持力度还是非常大的,资金,测试车辆,甚至于初始尉来团队搞出的一些东西也都交给了地平线。
而对于地平线的干涉则是少之又少,甚至于在融资这方面,都是以余恺以及其团队的意见为主,无论是在公开还是私下的场合,余恺就不止一次的表示,地平线能够快速取得突破,绝大部分原因得益于大股东的支持力度。
没有在尉来L1身上的表现,地平线的芯片就不可能这么快积累如此之多的客户,也不可能在智能驾驶芯片上成为国产替代的重要一环。
“叔你既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