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私有化,启动! (第3/3页)
晚不要超过16号。”
从7月1日到6日,27个交易日里国民技术跌了12.34%,无论是对比大盘还是行业,股价的表现都非常糟糕,但是这对收购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跌得越惨,付出的溢价就越低,尽最快速度通过董事会决议并且立即停牌,并同步公告私有化框架,能够尽可能规避财报披露期的市场波动,同时也为后续谈判和监管审批留出了时间窗口。
一旦拖到下半个月,上市公司就得公布半年报了,那时候难度就大了很多。
“已经在找他们秘密谈判了,这个周末是最好的时间窗口。”
投资,并购,巨量引擎的团队已经做过无数次了,成立之初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闪驰科技的借壳上市计划,对于这种私有化的收购流程,整个公司的团队已经无比熟练了。
“效率挺高的嘛,不过还是要注意保密啊,这方面我们自己的团队我是信任的,但是国民技术那边我有点信不过,你们的话要跟他们的领导协调好。”
国民技术目前的董事长是孙迎同,这位2003年加入国民,2018年5月份升任董事长,同时也是总经理以及法定代表人的管理者今年47岁,同时也是目前国民技术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3%。
自2013年国民技术开始无实控人之后,孙迎同逐渐接管了这家公司,要想实现私有化收购,第一步要得到这位的认可。
从2005年开始担任总经理以来,国民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新能源材料方面的成就跟这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国民技术而言,孙迎同算是居功至伟。
国民技术的技术背景实则是脱胎于中兴通讯,这家公司当年也是芯片设计龙头之一,孙迎同曾经被称之为“IC大王。”
从公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当初的国民人骨子里或许是有产业报国的夙愿,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五亿投资款被卷走,13亿元并购过来的锂电池材料企业出现巨亏,给了国民技术沉重的打击。
曾经的辉煌,现在的困境,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他人可以拍拍屁股跑路,但是他不行,近三年的孙迎同压力是比较大的,尤其是2017年与2018年。
作为创业板最早一批上市企业之一,国民技术今年肯定是盈利不了的,但如果要避免被退市的风险,那就必须想办法上演一出财务大逃杀了。
实际上这招倒也不算多神奇,两年巨亏,第三年为了避免被ST的公司在财务上做手脚实现盈利的公司比比皆是,参与神奇的扇贝,要说玩得花还得看这家公司。
国民技术今年除了学习扇贝公司之外,别无他法,在创业板被ST,几乎就代表着凉了的节奏,主板还可以卖卖壳,创业板连个壳都卖不了。
只是让孙迎同没想到的是,他会在国民技术如此艰难的时刻接到檀锦程的电话,他跟这位当红企业家并无任何的交集,此前也根本不认识。
檀锦程是通过中兴通讯认识的熟人联系到他的,去年中兴通讯最为困难的六七月份,巨量引擎曾经投入过巨资抄底支持中兴通讯的股价。
另外,檀锦程还曾经在公开场合替当时背负骂名的中兴说过几次好话ji,在对待中兴与菊花的态度上,由于两家公司在面临困境时不同的选择,导致口碑两极分化。
檀锦程当时就这个问题回答过网友几个提问,檀锦程当时的说法是两家公司定位的不同,所承担的角色意义也不同,而且是在这种突发状况之下,某些决定可能在当时大家不太理解,但希望大家可以给中兴一些时间。
一切,等到几年之后就可以见分晓了,当时檀锦程的这个态度,还招来一阵骂声,按当时的情况来看,帮中兴说话简直就是在作死,但是檀锦程还是表态了,中兴一些高层还是领这个人情的。
与菊花的公司属性不同,作为第一个被开刀的企业,中兴在当时的选择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算不得多好,但也是无奈了,双方的战略意义根本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中兴当时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国产替代的时间线,只有自己手里有才能够不被人威胁。
“檀总的意思是想私有化收购国民技术?可以问问是什么原因吗?”
出身于国开的孙迎同是见过大场面的,不过在接到檀锦程电话之时还是愣了好一会儿,几个月之前才在A股搞风搞雨的这位当红企业家,是怎么会看上财务状况垃圾的国民技术?
“理由很简单嘛,贵公司在车规级芯片方面的技术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尉来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我们想要补齐这一块的短板。”
“另外,贵公司目前没有实控人也是我们认可的一点,在经过综合评定之后,我们决定对贵公司发起收购。”
最主要的是便宜,50亿元的收购资金准备不低,但是50亿元买一家成熟的半导体企业,手里有着1000多项的专利,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对于目前的他来说都是非常划算的。
要知道目前半导体以及科技市场的溢价非常高的,单单只是投资曹旭东的momenta,巨量引擎就付出了4600万美刀,拿到的也仅仅只有4.6%的股份。
这么点股份就花了三亿多,后续还得继续投入,能够以不超过50亿元的价格拿下一家车规级芯片公司,在檀锦程看来还是非常值得的。
哪怕他有着诸多的麻烦,但是只要有钱,这些就都不是麻烦。
2019年8月12日凌晨,创业板上市公司国民技术发布公告,巨量引擎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对公司发起私有化要约收购,公司将于2019年8月12日开市起停牌。
不管同不同意,既然发起了要约收购,那公司就得回应。
“卧槽,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檀老板这次出手怎么这么突然?连里面的机构都不知道?”
机构知道不知道不好说,但截止9号收市,国民技术报收6.34元,当日下跌超过3%,市值仅仅只有35.38亿元。
“好家伙,明天相关公司的股票会不会直接高开甚至涨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