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7章 应对之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7章 应对之策 (第2/3页)

大人说得在理,你叫什么?”

    “臣,樊沛。”

    “本宫记住了,樊大人。”

    “这事儿尽快得商量出个章程出来,明日早朝要有对策,不若,严大人你这顶帽子也不用戴了。”

    户部尚书立刻低下头去,后背都惊出一层汗来,“是……”

    ——

    国子监改制,下面分别立了,太学,算学,律学,医学。

    招收的皆是从各地州学选拔上来的学子。

    通过选拔考试,质优者便可入朝为官。

    万里挑一,优中择优。

    这是读书人的路径之一。

    剩下的便是十年寒窗,四年一制的科举考试。

    百废待兴。

    荣令宽没有官职,自一开始被姐姐姐夫抓壮丁当了一段时间的劳力,朝堂运行正常后,他便功成身退。

    第一批从州学选拔上来的学子已经在安坐在学堂了。

    学里还缺算学博士,常以此为道的荣令宽又被舅舅抓壮丁了。

    荣令宽的读书期间,走得不算是平常路子。

    一般孩童两三岁开始启蒙。

    但他是三岁才到了舅舅家,四岁才开始启蒙。

    在燕京中算是比较晚了。

    他在宗学读了三年的书,七岁的时候才被舅舅带到了国子监。

    九岁那年姐姐出嫁,十岁的时候,姐姐姐夫上战场前,姐夫把家安去了金彭,他也一起跟着到了金彭。

    十一岁在金彭师从名师张顺先生。

    十四岁又到了兆丰,这里已经没有适合他的先生了,多番考察后,他背着行囊到了宁州求学。

    宁州六年,度过了他的弱冠之年。

    先生说,他生错了时代,不然他早就是最年轻的少年状元了。

    曾经他有心下场一试,可随着战乱和流乱。

    这样的心思他也慢慢歇下了。

    兜兜转转,现在他竟然还上国子监当了个临时先生。

    算学的学生不多,只有十几个。

    看着年龄莫约都他差不多,这些学子在国子监学满七载,只要考试优异都能当官,这其中又是百里挑一。

    不过者,又还能继续科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