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29章 张凯进行尸体解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29章 张凯进行尸体解剖 (第3/3页)

光束在尸体表面游走,“注意记录左额的挫裂创,尤其是创缘的挫伤带宽度,与现场发现的钢管做比对。”

    小林调整着扫描仪的参数,屏幕上的点云模型逐渐勾勒出尸体的轮廓。“张老师,死者的左额有处 3.5×4Cm 的挫裂创,” 她用标尺卡在创缘边缘,“创角钝圆,伴有 3mm 宽的挫伤带,创腔内有组织间桥,符合钝器打击形成的特征。” 张林凑近观察,手指轻轻按压创周皮肤,腐败的皮下组织在指下微微颤动:“测量创道深度,2.8Cm,达颅骨外板,这种程度的损伤足以导致意识障碍,但不足以致命。”

    尸温测量在直肠深处进行,电子体温计的数字稳定在 23℃时,张林在解剖记录上划出一道横线。“环境温度 25℃,尸体核心温度 23℃,温差 2℃,” 他对照 HenSSge 尸温方程表,“按正常体温下降速率,死亡时间应该在 48-60 小时,但仓库的湿度较高,需要校正系数 0.9。” 小林突然指着尸体的肘关节:“尸僵已经发展到全身,下颌关节强直,腕关节活动度小于 1Cm,这在常温下是死亡 24-36 小时的特征,但高湿度会延缓尸僵缓解。”

    “综合判断,” 张林的解剖刀在尸体胸前划出精准的 Y 形切口,皮下脂肪在刀刃下外翻,像块冻住的黄油,“死亡时间应该在 7 月 14 日晚 10 点至 7 月 15 日凌晨 2 点之间,比单纯尸温推算晚 6 小时,因为仓库的 62% 湿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的高湿环境,腐败进程减慢了 15%。” 他让小林提取肌肉组织样本,“做肌酸激酶活性检测,这个酶的活性随死亡时间呈线性下降,能精确到小时。”

    胸腔打开时,腐败的肺组织呈灰红色,像泡发的海绵。张林用剪刀分离支气管,黏液在剪刀刃上拉出细长的丝。“双肺重量 1450 克,比正常重 200 克,” 他指着肺膜下的出血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