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昨日重现 (第2/3页)
他们从山坡过来,一路采摘的野花,在南荣的指示下,放在了墓碑之前。
乔巧和雅颂在墓碑之前长跪不起,南荣在她们的身后黯然伫立。
乔巧声音颤抖地说:“哥哥,我和南荣、雅颂来看你了,请原谅我们这么多年都没有来看你,但请你相信,我们谁都没有把你忘记。”她的脸上流下两行清泪。
雅颂抹了一把满脸的泪水,“乔峥,咱们的儿子今年已经十岁了,他,他今年还得了一个市级三好学生,儿子像你一样聪慧过人。”
南荣眼圈也红了,他在心里默默地说:兄弟,你在那边还好吗?你放心,我会把雅颂和乔巧照顾好的,还有你的儿子乔小天。
一直到太阳西沉,黄昏笼罩了山林茂密的山坡,三个人才站起来,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乔峥的墓碑。
在一个小巷口,饥肠辘辘的三个人要了三份洋芋糍粑吃起来。在那个巷口有很多临街的藏羌建筑,老人和小孩坐在门口,沐浴着春天的夕阳。
南荣看到不少老人都在糊着信封,他吃完洋芋糍粑结了帐,就信步走过去和那些老人攀谈。雅颂也拉着乔巧走了过去。
南荣看到不少老人都是肢体有残疾的,应该都是那场地震留下的印记。
南荣问老人:“老人家,你们糊信封能赚钱糊口吗?”
老人家手下不停,口中作答:“一天手快的话,能糊几百个信封,能赚上一二十块钱呢,吃饭够了。”
这些老人们乐观豁达,靠手工劳作养活自己,乐天知命,让人心生敬意。
乔巧突然问道:“老人家,你们之前是不是在鞋厂上班啊?”
一位老人惊诧地抬起头来,看了乔巧一眼:“姑娘你怎么知道?那都是老黄历的事了。”
乔巧接着说:“我是听一位奶奶说的,她在杭州打工,听她说她有很多老乡在汶川,以前都是做手工鞋靴的,手工好着呢。”
老人家连连点头:“对呀,咱们这附近得有几十个老人,之前都在那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