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顺棋摸瓜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顺棋摸瓜4 (第1/2页)

    由此看到,远古的棋并非像我们今天的象棋一样,这般抽象,而是十分形象化的。他们的棋盘不但模仿大自然,把大自然的山水、星月都搬到棋盘上,就像军队模仿战场的沙盘一样,为立体式的。这与远古人的生活单一,除了劳动,就是战争有关。因此,当时的象棋便侧重战争的游戏。北宋晁补之在《广象戏格-序》就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为阵。”明谢在杭的《五杂俎》也说:“象戏,相传为周武王伐纣时作。”都说明象棋与战争有关。盘上的棋子也就因时代而异。约略说来,春秋以前的棋子多为动物,而且是虎豹麒麟和龙之类的猛兽。这是象棋往实用发展的一面。直到三国时代,仍十分注重这实用的功效。像一度出现过的三国象棋,不仅从枰面、棋子上反映出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态,而且还从两方联手,即可战胜任何一方的棋理上,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则是象棋与《易》的结合,注重于人文、自然、宇宙的解说,构筑了一种比较文气的象棋。正如人类的进步,在于文化的积累。棋也一样,当《易》的知识渐渐在民群中普及,博棋那种直接将自然宇宙浓缩到棋枰的形制,就显得笨重了。春秋战国,社会空前的发展,人文气息空前的浓烈,象棋的发展也就十分迅速。一些名士为了便于解构当时的社会形态,便把象征天地万物的六十四卦用到棋盘上,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六十四个方格,再把皇帝、丞相、谋士、战车、战马、石炮和士兵制成将(帅)士象(相)车马炮卒(兵)的棋子,在棋枰上运筹帷幄,寻找对策。无形中便为中国象棋定了形和格。这么一看,就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