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傻眼了吧! (第2/3页)
适。
不光形象对不上,气质也差得远。
要是只演个配角,那更没意思了。
近来这种“客串式”的邀约,他向来是直接PASS的。
可这次不一样。
这是献礼片,政治意义重大。
人家韩总也懂分寸,知道杜笙不是随便什么配角都肯演的,所以没亲自上门,先让刘筱莉探个口风,留点回旋余地。
换作别的事,比如前阵子湾城金曲奖提名他“最佳专辑”,官方发函请他出席,刘筱莉看都不看,直接婉拒了。
用她的话说,“阿笙的时间,比奖杯值钱。”
可《建国大业》不一样,得慎重。
杜笙站在玄关沉吟,脑子里飞快盘算。
眼前有两条路选。
其一,找个机会跟韩总坐下来聊聊,看能不能把剧本改一改。
比如把时间线往前挪,聚焦青年BOSS。
以他现在这身演技和本事,演个风华正茂的,神形兼备还是可以的。
其次,干脆另起炉灶,拍一部属于星际传媒的献礼片。
想来想去,他摇了摇头:
“还是婉拒吧。
你跟韩总说,我已经准备了个新剧本,过阵子公司就要开拍。”
在他看来,《建国大业》这剧本太“明星堆砌”了,
整一堆大咖演历史人物,看着热闹,实则空洞。
比起电视剧《正道沧桑》那种有血有肉、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韩总想靠“明星效应”唤起爱国情绪,出发点是好的,
但电影不是拼盘,搞不好就成了“任务式”,质量难保。
就算他加入、改剧本,最终效果也未必理想。
与其掺和进去,不如自己来。
不是觉得自己很牛掰,而是发自内心的敬重与感恩。
小时候他也曾年少轻狂,听长辈讲BOSS的事迹,总觉得左右耳出。
直到长大后,读了更多史料,有了自我判断的能力,才真正明白。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脑子里立刻蹦出多年前看过的一篇网帖那年代的抉择,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走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如今社会上仍有不少人误解那段历史。
杜笙一直想纠正这种观点,不吹不黑,就事论事,把真实还原出来。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脑子里立刻蹦出多年前看过的一篇网帖。
标题叫《如果你是他,你会在历史的每一个关头做出怎样的选择?》
那篇文章写得很绝。
它把BOSS的一生设计成章回体本。
从青年时期开始,一步步面临重大抉择。
留囯外勤工俭学?
怎么抗挣?
2.5万锂走何方?
副本怎么打?
每一个选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选错一步,直接“完本”。
正是这种“代入式”的叙述,让无数外国网友第一次真正理解:
BOSS不是神,而是一个在绝境中不断做出正确选择的凡人。
那篇帖子当年在海外爆火,点赞上百万,后来却因某些原因被KO了。
杜笙心念一动,就按这个思路来!
他决定以那篇回答为蓝本,创作一部载体电影,放在TVING平台上播出。
好处有二:
一是观众能“亲身”扮演BOSS,通过选择推动剧情,代入感拉满;
二是网络电影审核相对宽松,这种慜感题材走院线,光是过审就得磨破嘴皮子,搞不好直接抹平。
想到这儿,杜笙二话不说,转身就往书房走:
“下午活动给我推迟一下,我先写个剧本。”
看着他一阵风似的背影,刘筱莉和钟甄对视一眼,忍不住笑了。
刘筱莉摇头:
“这人啊,一上头就停不下来。”
钟甄笑着起身:
“我去给他泡壶茶,提提神。”
刘筱莉拦住她:
“你坐着,我来就行,你最近也累。”
话音未落,门口探进个小脑袋,那扎笑嘻嘻地说:
“你们都歇着吧,笙哥那儿,我来照顾!”
刘筱莉哭笑不得叮嘱:
“阿笙要是灵感来了,你可别在书房里瞎闹,
什么游戏啊视频啊,全得消停点,别打扰他!”
那扎立马挺直腰板,拍着胸口打包票:
“莉姨,你放一百二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