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冰火两重天 (第3/3页)
除非驻扎重兵,否则很难彻底阻隔对方。
可话又说回来了,若是能有重兵驻扎广都,那为何不以重兵去增援武阳呢?
同广都相比起来,武阳才是真正的要点。
只要能扼守住武阳,左幕军就完全没法与赵韪军打通联系,更没有本事越过武阳来给赵韪军接济粮草。
不同于广都,武阳既是大城,又扼守长江要口,只要守住武阳,赵韪就是死路一条。
这也是为什么张任坚决要增援武阳的主要理由。
可惜张松等人坚决反对,妥协之下也只能退保广都,以冀望于能稍稍牵制一下赵韪所部了。
成都城中争论不休,成都城外的赵韪大营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从被黄权切断了补给线,赵韪营中高层也是相持不下。
杜彟想要带兵反扑,重新夺回雒城,而李异、庞乐却是坚决反对。
李异、庞乐之所以会反对,主要是因为军心不稳了。虽然赵韪极力封锁消息,可雒城被夺这样的大事又如何是说封锁就能封锁得了的。
如今军中人心惶惶,要不是大营中还有存粮,再加上赵韪散播谣言,谎称刘封援兵将至,恐怕局势还会更加恶劣。
李异、庞乐认为此时此刻绝对不能再分兵作战了,如今军无战心,若是防守大营,还能被动迎战,一旦放出去,说不定立马就会溃散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龟缩于大营中,等待刘封救援了。
杜彟却是认为求援刘封的可能性太小了,即便刘封愿意,如今雒城被夺,等到刘封从江州打到雒城,他们恐怕早就饿死了。
不趁着营中还有存粮,以及黄权立足未稳反扑雒城,难道真要等到粮食吃光之后大军溃散,一个个束手就擒吗?
对于赵韪来说,两边说的都有道理,让他左右为难,难以决断。
到了最后,他还是有些担心全军溃散的风险,决定留守大营。
劝阻了杜彟的出兵请求后,赵韪也是提心吊胆,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对是错。
好在数日之后,他终于得到了刘封的回应,看见对方让他死守大营,坚守待援的要求后,赵韪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他赶忙将李异、庞乐、杜彟请到自己帐中,然后将消息告诉三人。
得知刘封不但答应了救援他们,更是已经出兵,三人顿时也长松了一口气。
不论刘封的救援来不来得及,这对于赵韪所部来说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外有援军和孤立无援,那可是天差地别的情况。有了刘封的援救,赵韪只需要将消息告知上下军官,就暂时不用担心大军会有溃散的风险了。
得知刘封来援,李异、庞乐自然喜出望外,大有绝处逢生之感,就连杜彟也长松了口气,立马改变了态度。
要知道在昨天晚上,他还跑来劝说赵韪出兵雒城。
可杜彟自己也明白,黄权本就是蜀中显宦,雒城又被他们折腾了个够呛,哪有什么立足不稳的说法。
反攻雒城也不过是殊死一搏的冒险之举罢了。
**
诸葛亮在进入僰道之后,清点府库,张榜安民。
由于严颜自尽之前,下令投降,故而并没有什么焚烧府库的情况出现,但这段时间的攻防下来,僰道中的伤亡也是极大,几乎家家挂孝,户户泣血。
也许是因为双方战力差距过于太大,也或许是因为左幕军入城之后军纪森严,僰道百姓对于左幕军倒是没有什么仇恨感。
诸葛亮安抚百姓之后,又亲自主持收敛了严颜以及其他自尽的蜀中军校、官吏和士卒的躯体,其中大部分都安葬在僰道城外,唯独严颜的尸身在收敛之后,以快船运送,送其归乡。
诸葛亮的举动得到了僰道百姓不少的好感。
严颜在蜀中久为名将,名气很大,其出身是巴郡人,又时常镇守蜀中三郡,名气只在张任之下。
刘封也曾经想要留过他一条性命,只是这次没能将其擒获,无缘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