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事无巨细 (第2/3页)
这要是放在洪武皇帝身上,想都不要多想,只要罪状、口供上出现了名字,那么就是决不轻饶的下场,至于是不是攀咬或者是有人蓄意栽赃等,那就顾不上。
朱允熥谈不上仁善,该处罚的时候显然也是会下狠手,或许可能也会牵涉到一些无辜的人。
但是总体来说,他还是不希望牵连更多的无辜,这是要将罪证等彻底落实,这是要办成真正的铁案了。
吏治该整顿的时候肯定是要整顿,朱允熥对此也不会手软。
可是像老朱当初的那些做法,现在也未必比较合适。乱世用重典没错,可是现在的大明好歹是开国三十年,哪能是一直用严刑峻法呢。
道衍等人也算是松了口气,当今天子的做法不是‘网开一面’,而是针对性的进行审案、判案,这些也算得上是对大明律法的维护。
到了这个时间点,也确实不太适合选择开国初年的一些做法了。
朱允熥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虽然他愤怒于太仓港那边出了问题,可是不能因此大怒就失去理智等。
毕竟现在的他高度集权,所谓‘天子一怒’,对于很多人来说也确确实实就是无法承受的巨大恐惧,对江山社稷来说也有不小的影响。
既然明白这些道理,那就踏踏实实的将接下来的事情给做好。
毕竟大明在不断的发展,以前的旧问题或许解决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解决新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也都是一个王朝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了。
等到其他人离开,朱允熥关心问道,“先前说船队能够按期出发,你给我说个实话,真的能按期出港?”
道衍实话实说,“回陛下,虽然有不少货物质地不足,多少是有些影响。只是如今紧急采买、补货,船队定能按期出发。”
听到道衍这么说,朱允熥自然也就放心不少了,他也需要这样的一个回答。
说到底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忽然间叫停船队出港,先不说损失或者前期的准备等。
而是以后想要再次让大规模的船队出海做商贸,阻力必然是更大了,那显然就是他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虽然从很多渠道去获取消息,不过朱允熥还是希望多方印证。说到底就是他在宫城,对于外界看似什么都知道,只是难保不会出现一些人串通。
胡亥等到义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还以为大秦的社稷稳如泰山,皇帝被臣子蒙蔽的例子不胜枚举,朱允熥自然不希望自己也是那样。
“这一次你觉得是商贾的原因,还是地主豪强?”朱允熥就再次问道,“我这一次派人出海,很多人心里是不大乐意的。”
道衍就实话实说,“回陛下,臣以为不管是地主还是商贾,或者是一些权贵,多少也是有所掺和。这些人倒是没其他心思,无非是想要获取更多好处。”
朱允熥对此也就是微微点头,看似是比较认可道衍这样的说法了,只是心里到底有没有多想,那也就是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了。
船队还没有出海就出现这样的幺蛾子,再加上此前不少文官等想要获取市舶司的主导权等等。
这自然会让朱允熥多想,那些利益集团如果是为了获取好处故意使绊子,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朱允熥做不成这些事情,那么他们就有机会接手了,到时候说不定就有一些大族豪强等可以从中得到足够多的好处。
这一切也都是说不准的事情,朱允熥显然也是不希望这样的一个好事成为极少数人获取海量利益的方式,这样的好处只能是朝廷占据着绝对的主导。
夏原吉这个时候就插话说道,“陛下,臣以为此前对江南士绅的打压还是有些不够,这些人的心思也是最为活跃。”
朱允熥点头,江南士绅的心思确实是比较活跃,从明初老朱就在想法设法的压制、削弱等,可是依然存在不少的士绅在地方有着非常强悍的影响力。
道衍忍不住看了看夏原吉,这位未来的准户部尚书还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