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1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81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 (第2/3页)

臣单于,便是伊稚斜第二!

    朝那之战失利,是伊稚斜个人的无能,那河套-马邑战役中,马邑战场的失败,便是军臣单于个人的无能!

    再加上河套-马邑战役,重点并非马邑战场,而是因为匈奴单于庭被马邑战场吸引注意力,从而被汉人轻易夺走的河套战场!

    这也就是说,汉匈朝那之战和河套-马邑之战——这两场战役放在一起来看,对于匈奴人而言,就只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要么汉人变得更强大了,要么是匈奴人变弱了,亦或二者同时发生,此消彼长之下,双方实力差距在变小,才导致汉人越来越不好对付了。

    而第二种解释,是匈奴人依旧强大,汉人依旧羸弱;

    强弱分明的情况下,朝那之战的失利,自然是伊稚斜个人的无能;

    同理,河套-马邑之战的失利,也同样是匈奴单于:挛鞮军臣的无能。

    而且,不同于朝那之战,仅仅只是没能攻破朝那塞的伊稚斜,军臣单于的‘无能’程度,无疑高出了许多许多。

    ——手握单于庭本部主力,却没能在马邑战场迅速取得进展,从而第一时间回援河套,还仅仅只是在前线的军事指挥过失,只是其一;

    在战役爆发前,没能看透、没能察觉到汉人的意图,最终导致河套被汉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夺走,才是军臣真正的巨大过失。

    战略失误!

    尤其这个战略失误,最终不单导致了一场战役的全面失败,还让战马奇缺的汉人,得以掌握河套这么一块养马宝地!

    仅仅只是一次战略误判,影响却从这一次战役本身的失利,延展到未来,汉人必定愈发强大,必然越来越不怕匈奴人;

    反观匈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没有机会,用骑兵去欺负汉人笨重的步兵。

    毫不夸张的说:河套-马邑之战,军臣单于错误的战略预判,最终导致河套易主的恶果,几乎动摇了匈奴帝国的国运!

    如果千百年后,后世子孙回顾这段‘汉家北逐胡蛮匈奴’的历史,必然会将河套-马邑之战后,汉家得以夺取河套,当做重要的战略转折点。

    所以,在河套-马邑之战后,匈奴单于挛鞮军臣,也和朝那之战后的右贤王挛鞮伊稚斜一样,遭受了匈奴内部极为严重的信任危机,并且威望严重受损。

    虽然最终,军臣还是稳住了局面,将接连好几场政变都扼杀于摇篮之中,但这个过程,也将一个残酷的现实,第一次明明白白摆在了匈奴人面前。

    ——汉人,恐怕真的变得愈发强大了。

    这个逻辑也同样很好理解。

    上文提到,朝那之战、河套-马邑之战二者放在一起,对于匈奴人而言,只意味着两种可能。

    要么,是汉人变得不好对付了,汉匈双方的实力差距在缩小,甚至彻底扭转,从原先的匈奴强、汉家弱,变成了汉家强、匈奴人;

    要么,是汉人依旧很弱、匈奴依旧很强,不过是个别的匈奴人——如右贤王伊稚斜、单于军臣等人犯蠢,才让汉人侥幸取得了这两场战争的胜利。

    过往数十年的‘优渥’战略地位,让匈奴人本能的倾向于后者,而非前者。

    所以朝那之战后,匈奴人一致认为:伊稚斜不靠谱;

    河套-马邑之战后,也依旧只是认为:军臣单于老了,无法继续率领匈奴称霸草原了。

    但在河套-马邑之战结束后,军臣单于轻松稳住局面,并没有因为这一场巨大的战略失利,而被赶下台,匈奴人又惊愕的发现:军臣并不蠢!

    也并不弱!

    挛鞮军臣,依旧是草原残酷的丛林法则,所‘选’出来的强大单于!

    这就让先前,匈奴人的一切逻辑都轰然崩塌。

    ——既然军臣并不‘弱’,那能打赢河套-马邑之战的汉人,必然是变得更强了。

    既然是汉人变强了,那当年,在朝那之战失利的右贤王伊稚斜,也就算不得无能之辈了。

    真实的情况,只怕是早在当年的朝那之战,并不愚蠢、并不无能的右贤王伊稚斜,被早已暗中强大起来的汉人,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河套-马邑之战,进一步强大起来的汉人,更是将伟大匈奴帝国的军臣单于,给虐了个体无完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