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81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 (第1/3页)
在确定了汉室未来几年的对外战略重心后,刘荣很快便有了具体的盘算。
——匈奴人,曾经是汉家的心腹大患!
说实话,哪怕是现在——哪怕是经过朝那之战、河套-马邑之战,以及高阙之战后,已经成功扭转双方战略地位的当下,匈奴人,也依旧是汉家不容忽视的首要外敌。
但刘荣清楚地认识到:朝那、河套-马邑,以及高阙三战,已经把匈奴人打的眼神清澈,彻底冷静了下来。
如果说,刘荣即位之前,匈奴人对汉家的态度,是有事儿没事儿来敲打一番,并日常性南下打秋风,拿入侵汉家当捎带手的事儿;
那朝那之战后,进攻受阻,前所未有的没能攻破汉家国门的匈奴人,却非但没有感知到异常,反而还生出了前所未有的愤怒。
——朝那之战,汉家将匈奴人完完全全挡在了国门外,并没有让匈奴人认识到过去几十年的积累,让汉匈双方之间的综合军事实力差距迅速缩减。
匈奴人更没有认识到,经过长达数十年休养生息、忍辱负重的积累,汉家已经具备了保卫国家,将所有外敌拦在国门外的实力。
回想一下,汉匈朝那之战结束后,匈奴单于庭是个什么反应?
没有惊愕,更没有惊慌;
有的,只是愤怒。
对没能攻破朝那塞、没能率军攻入汉家腹地的右贤王伊稚斜,以及‘非但不投降,居然还胆敢还击’的汉家的愤怒。
伊稚斜在单于庭吃了挂落,甚至在匈奴内部,也遭受了相当严重的信任危机和威望受损。
而汉家,也被匈奴人派来使团‘责问’。
是的,没错。
朝那之战后,匈奴人非但没有半点战败国的觉悟,反而还怒气冲冲的派使团,来长安兴师问罪!
就好像在匈奴人看来,汉家遭受匈奴人入侵,就该抵抗失败,甚至不应该去抵抗;
就好像汉家将匈奴人拦在国门外,不允许匈奴人入侵汉地,驰掠汉家百姓,是多么不可饶恕的罪孽。
从这一点,其实就不难看出,匈奴人眼中的汉匈朝那之战,并非汉家变得更强大了、匈奴变得相对没那么强大了;
而仅仅只是汉家运气好,碰上了无能的伊稚斜,才侥幸得保国门不失。
故而,匈奴单于庭内部,将伊稚斜给贬的一无是处——因为伊稚斜这个无能的右贤王,居然无能到连汉家的国门都撬不开了!
至于对外,匈奴人则一如往常,以超然地位居高临下,指责汉家‘居然胆敢反抗’,尤其还反抗成功了。
就好像在匈奴人认知当中,汉匈朝那之战,最终得出匈奴人入侵汉室失败的结果,仅仅只是本方的伊稚斜失误了;
伊稚斜的失败,匈奴人内部自会处理,而汉人的抵抗,更是对匈奴帝国无上威严的挑衅!
所以可以这么说:汉匈朝那之战,根本没有让匈奴人,感受到汉匈双方之间的战略格局,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匈奴人依旧躺在先祖的功劳簿,以及自身的强大实力之上,居高临下的对所有胆敢反抗、阻碍自己的人,宣泄着最没有道理和逻辑的怒火。
到了刘荣即位后的第二战,情况才出现了些许改变。
——河套-马邑战役,匈奴单于挛鞮军臣本人,率领单于庭本部主力,南下攻打代北马邑一线,并失败!
同一时间,汉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重兵驻守马邑防线,暗地里却调兵遣将,神不知鬼不觉间,把河套从匈奴人手里硬生生抢了下来!
这一战过后,匈奴人才终于开始出现正常的反应。
如果说,朝那之战的失利,还能归结为伊稚斜个人的军事无能,那马邑-河套之战呢?
军臣单于本人挂帅,单于庭本部主力尽出,照样没能拿下小小一个马邑!
这是不是说明,朝那之战的失利,并不是伊稚斜无能的缘故,而是汉家,果真变得比过去更强大、更难对付了?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
——如果汉匈朝那之战,并非是汉人变得更厉害,而是因伊稚斜个人的无能,才导致匈奴一方失利;
那么,河套-马邑之战的过程中,没能在短时间内,与马邑战场取得进展的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