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4章 玄之又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54章 玄之又玄? (第3/3页)

所以刘荣才会说,先帝、窦老太后和自己三人,立场全然不同。

    刘荣的立场和先帝一致,都是为了汉家好——哪怕是为了自己好,也多半是为了‘属于自己的汉家好’,说到底还是为了国家好。

    但窦老太后的‘为了自己好’,那可就不是为了汉家好了。

    而是为了窦漪房好、为了窦氏好。

    这一立场分歧,使得先帝、刘荣父子,与窦老太后双方,在看待不同的问题是,所产生的意见和看法,必然会出现难以磨灭的分歧。

    毕竟屁股决定脑袋。

    屁股做不到一起,脑子就必然不可能想到一块儿去。

    事实上,刘荣这些年,也愈发感知到了这一点。

    ——窦老太后,和自己,亦或是和先帝刘启,根本不是一条心。

    说得再严苛一点——在窦老太后心里,甚至就连汉家的宗庙、社稷,都未必有多大的分量。

    窦老太后所想、所愿,不过是和已经故去的太宗孝文皇帝‘相互扶持’。

    窦老太后维护太宗皇帝的名声,并借此巩固自身地位。

    仅此而已。

    至于天下人,亦或是汉家的宗庙、社稷——窦老太后虽谈不上全然不在乎,但在乎的程度显然不会太高。

    还是那句话。

    在窦老太后心里,太宗皇帝遗德、宗庙社稷稳定排第一,个人利益、窦氏利益排第二,汉家的国家利益排第三。

    能排第三——能在窦老太后心里占个位置,已经不错了。

    对于这么一个外姓女人,刘荣无法指望太多。

    甚至天下人,乃至青史评定,也显然无法渴求更多了。

    “皇祖母,当已是收到消息了吧?”

    “——皇长子的名,孙儿起了个‘玄’字。”

    漫长的思虑之后,刘荣终还是委婉开了口,本意是想要让窦老太后安心。

    不料老太后闻言,却只不咸不淡的点了点头,自然地轻‘嗯’了一声。

    而后,便似自言自语道:“玄……”

    “刘玄……”

    …

    “《道德经·春秋》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如是一番莫名其妙的诵吟,只引得刘荣摇头一笑。

    老太后这段话,取自《道德经》第一章:春秋篇。

    具体本意晦涩,且说来话长。

    但老太后提起这段内容的用意,则显然在那最后一句:玄之又玄四个字。

    ——在刘荣通过‘给皇长子起名为玄’的话,来委婉表示自己的态度后,老太后也委婉的提出了质疑。

    别是皇帝故弄玄虚,以此来保护皇长子吧?

    毕竟‘玄’字,可不止只有‘黑’这么一层意思。

    甚至可以说,‘黑’,仅仅只是‘玄’字最浮于表面的解。

    若是往深处去挖,甚至肆意畅享,皇长子这个‘玄’字,那可是相当值得说道的……

    “皇祖母学识渊博,孙儿惭愧。”

    “倒是想起皇长子这‘玄’字,孙儿最初是从何而得。”

    听出老太后话里话外的质疑,刘荣也是脸不红心不跳。

    如实一语说出口,将老太后的注意力拉回,便煞有其事道:“孙儿听闻,在风水之说当中,玄,常指阴极之地。”

    “用于喻人,则可指其阴冷、沉静。”

    “——孙儿为皇长子起名曰:玄,便是取自此意,希望皇长子能做一个沉静、内敛的人。”

    “毕竟我汉家,也不该再出一个举止轻佻,又后嗣兴旺而不恭的齐悼惠王了。”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刘荣也已经是把话说开了。

    ——皇长子刘玄,顶天了就是个齐悼惠王刘肥。

    甚至连刘肥都不能是!

    至于储君太子,乃至于未来的天子之位,更是轮都轮不到这位在刘荣的愿景中,希望其能冷漠、沉静的皇庶长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