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4章 玄之又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54章 玄之又玄? (第1/3页)

    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便是当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之时,先帝刘启、当今刘荣,以及窦老太后三人的反应。

    ——作为汉家当时的实际掌控者,先孝景皇帝震怒也好,惊惧也罢,总归是把平定叛乱放在第一位。

    为了平定叛乱,当时的先帝几乎可以牺牲一切!

    包括但不限于:老师晁错的性命;

    和弟弟,梁孝王刘武之间的兄弟情谊;

    乃至于,对绛侯周勃家族的过往过错暂时性忽视,给予平叛主将周亚夫最大限度的战时自主权。

    就一句话;

    只要能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当时的先帝,可以牺牲除了汉家和天子之位以外的一切!

    刘荣毫不怀疑当时,如果自己的性命有助于平定叛乱,先帝也同样会毫不怀疑的选择牺牲刘荣。

    后世有人说,这是汉景帝慌不择路,关心则乱,被骤然爆发且声势浩大的吴楚七国之乱,给吓得乱了阵脚。

    但只要了解这位孝景皇帝,就必然会明白,这就是孝景皇帝。

    无论是吴楚七国之乱,还是其他任何时候,孝景皇帝刘启都是这个模样。

    ——为了国家,可以牺牲除了自己,以及国家本身之外的一切!

    那刘荣呢?

    当时还不是天子荣,甚至连太子荣都不是的刘荣,又是如何看待吴楚七国之乱的?

    现在回过头去看过往,刘荣自然是明白: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是必然。

    而且,对于当时的汉室而言,这场遍及大半个关东的叛乱,必然是越早爆发越好,越早爆发越好处理、越好平定;

    反之,越晚爆发,引发的后果就会越严重,就会越棘手、越不好处理。

    但在当时的刘荣看来,这场吴楚七国之乱,就是威胁汉家朝堂中央的一场武装叛乱。

    这场叛乱的最终结果,非但会对汉家,乃至华夏历史的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同样会对先帝刘启、当今刘荣父子的身家性命,造成最为直接且彻底的威胁。

    所以,无论是‘为了宗庙社稷’,为了诸夏,还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当时的刘荣,都无比希望叛乱可以平定。

    只是相较于略显慌乱的先帝,熟知历史走向的刘荣,对平定叛乱有着几乎完全的把握。

    于是,刘荣便抽出精力,从那场必定可以平定的叛乱当中,为自己谋取了相当庞大的政治利益。

    也就是在刘荣以‘犒军使者’的身份前往梁都睢阳,并向睢阳守军将士亮明自己皇长子、准储君的身份,还参与到睢阳保卫战之后,刘荣获封为储一事才水到渠成。

    反观当时的窦老太后,是个什么反应?

    ——叛乱爆发的第一时间,老太后的第一反应,是召见先帝刘启询问情况。

    说是询问,其实已然称得上是责问了。

    责问什么?

    责问先帝刘启:局面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究竟是如何闹到这个地步的?

    先帝又是否有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收拾残局、掌控局面?

    而后,窦老太后的第二个反应,就是向先帝举荐——或者说是硬塞过去一个外戚大将军窦婴。

    对于这一点,无论如今汉室,还是后世人,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

    ——以窦婴为外戚大将军,即是现实的必要,也是孝景皇帝刘启通过这种方式,来将自己的母族外戚窦氏,进一步绑紧在自己,以及汉家的战车之上。

    刘荣也同样不反对这一看法。

    但问题的关键,也就在于此了。

    先帝,怎会需要通过任命窦婴为外戚大将军,来进一步拉拢、安抚窦氏,并将窦氏进一步绑紧于自己,以及汉家的马车之上呢?

    作为先帝的母族外戚,窦氏难道不是天然与先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吗?

    理论上,确实如此。

    从理论上讲,窦老太后,及其背后的窦氏外戚一族,与当时的梁孝王刘武一样,和先帝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如果吴楚七国之乱,最终闹成‘吴楚七国举义’的局面,那死无葬身之地的不止先帝;

    也同样包括身为先帝手足的梁孝王刘武、馆陶公主刘嫖,作为先帝子女的当今刘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