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3章 东宫,毕竟不是真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53章 东宫,毕竟不是真皇帝 (第3/3页)

在有生之年,带领汉家锐意进取。

    如果说,先帝是‘稳中求进’,刘荣则是‘稳、进并求’。

    进取困难的时候,就偏稳一点;

    有机会进取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在适当范围内,暂时牺牲‘稳’字。

    二者处于动态平衡,视具体情况而定。

    至于个人利益——和先帝一样,刘荣认知中,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如今汉室的国家利益,同样是高度一致的。

    作为天下共主,富拥天地万物的刘荣,能有什么个人利益?

    吃穿用度,甚至于合理范畴内的奢靡享乐,刘荣都不需要操心,也完全不需要去争取。

    皇帝的身份,天然就满足了刘荣,在想象力范畴内的一切物欲。

    物欲无须争取,便能得到全方位无死角的满足,那剩下的,自然就只剩下精神欲望了。

    精神欲望有很多种。

    在后世,诸多贵族子弟,便在物欲得到满足后,感到极致的精神匮乏时,选择了许多消极的、负面的精神预防。

    本分一点的,为了追求刺激,玩儿跳伞、滑翔等极限运动;

    出格一点的,飙车,滥交,亦或是沉迷扮猪吃虎。

    最过分的,更有沾染du品,强迫女性,乃至以杀戮来求精神刺激的极端个例。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精神欲望,有消极层面的,自然也有积极层面的。

    好比如今的刘荣,一点都不觉得长安的纨绔子弟,鲜衣怒马,出入成群,又或是在长安街头策马狂奔,再撞死几个人,是多么炫酷、多么令人感到精神满足的事。

    反倒是一个个原本吃不饱饭的农民,在刘荣的治理下能勉强吃饱了;

    一个个差点冻死的苦命人,因为刘荣的原因勉强活下来了;

    亦或是原本前途暗淡,根本没有未来可言的底层民众,在刘荣的精心设计下,得以生活在一个未来有希望的社会体制之中。

    ——这一切,都会让刘荣感到非常自豪,精神欲望得到极大满足。

    更进一步,刘荣希望自己在位的这几十年,汉家能洗刷过往的许多屈辱,能愈发强大。

    希望汉家的百姓,饿死、冻死的越来越少,自然死亡、寿终正寝的越来越多;

    希望汉家的将士,战死、伤残致死的越来越少,光荣退伍,眼睁睁看着汉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昌盛,并与有荣焉,含笑而终者越来越多;

    希望汉家的官员,因贪污腐败、残害百姓,亦或尸位素餐而被罢官免爵,甚至坐罪问斩的人越来越少,致仕归乡,得百姓民爱戴,颐养天年,享儿孙绕膝之乐者越来越多。

    刘荣希望汉家越来越好。

    刘荣希望自己在位的这几十年,能成为汉家愈发强大的根本原因。

    刘荣,也希望能得到天下万民爱戴,能得后世子孙由衷的赞叹一句:汉x宗孝x皇帝刘荣,当真是千年难出的圣君雄主!

    得汉x帝刘荣,乃我诸夏之大幸!

    这,就是刘荣的精神欲望,甚至可以说是刘荣全部的个人利益。

    很显然,刘荣想得到的这一切,几乎是完全与汉家的国家利益绑定的。

    这就不难理解刘荣在先帝面前,往往都能坦诚相待了。

    ——父子二人,都希望国家稳定,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希望能为国家带来利益。

    与此同时,父子二人都将汉家,当成自己现在或未来的个人拥有品,并将汉家的国家利益,与自身的个人利益高度绑定。

    这还有什么好瞒呢?

    有什么就说什么呗?

    若非二人之间那一层父子关系,这都算得上是志同道合的知音,乃至同志了!

    但窦老太后不同。

    在窦老太后的认知体系里,无论是排在第一档次的太宗皇帝遗德、宗庙社稷稳定,还是第二档次的个人利益、窦氏利益;

    乃至于排在最后的:汉家的国家利益,都是围绕窦老太后自己所形成。

    尤其关键的是:窦老太后的个人利益,和汉家的国家利益,就算没到‘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步,也绝对达不到先帝刘启、当今刘荣这般,堪称‘高度一致’的程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