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49章 曹美人 (第1/3页)
对于刘荣的这一表态,曹淑的感官可谓非常复杂。
——天子刘荣,给自己的皇长子起名:刘玄。
在刘荣口中,这‘玄’字的解读,更是等同于向全天下人宣示:皇长子绝非皇储之选!
而皇位传承,又向来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准,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
孝惠皇帝立庶长子:前少帝刘恭,就是因为作为正妻的孝惠皇后张嫣无子,这才‘无嫡立长’。
太宗孝文皇帝立先孝景皇帝,也是类似的状况——原本是有嫡子的,但嫡子和正妻都‘暴毙’了;
已经出生的嫡子暴毙了,又因为正妻也暴毙,未来也不可能再有嫡子降生。
于是,当时的窦姬,如今的窦太皇太后得以被扶正,成了太宗皇帝的正宫皇后,作为庶长子的先帝刘启,也子凭母贵,成了嫡长子。
再到当今刘荣,也是一样的道理——先帝薄皇后无子,先帝只得遵循‘无嫡立长’的原则,与立庶长子刘荣。
而今日,刘荣仅仅只是给刚出生的皇长子起名,便基本宣示自己的皇储,绝不可能遵循‘无嫡立长’的原则。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既然‘无嫡立长’被否决,那就只剩下‘有嫡立嫡’这一种情况了。
至于立之以贤之类的?
还别说——如今汉室,还真有这么做的现实条件。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孝景帝废太子刘荣,与立皇十子刘彻,就是完全没得洗的‘立之以贤’。
但显而易见的是:在刘荣所身处的这个时间线,这一历史事件并没有发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自有汉以来,汉家的皇位传承,抛开后少帝继承哥哥的皇位、太宗皇帝继承侄子的皇位之外,其余四次传承当中,都是在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基本原则。
即便是后少帝、太宗皇帝这两个里外,也是在‘有嫡立嫡’不成立,‘无嫡立长’也同样无法成立之后,才不得不以旁支入继嫡宗,从而承袭大统。
说得再具象化一点。
——太祖高皇帝刘邦,再怎么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再怎么喜欢庶三子刘如意,终究也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嫡长子,使其成为了汉二世孝惠皇帝。
孝惠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二十三岁,没有嫡长子,也依旧把皇位传给了年仅四岁的庶长子刘恭,而不是其他更年长、年壮的弟弟们。
前少帝被吕太后幽杀,后少帝即立,以及后少帝被乱刀砍死,太宗皇帝入继大统,这都是没办法的办法。
而在太宗皇帝之后,先孝景皇帝及当今刘荣,也依旧是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一准则下,得以顺位继承。
为什么说,历史上的孝景帝立汉武大帝,这个时间线上却没这么做,就让汉家对‘立之以贤’的皇位传承方式,产生了更大的客观阻力呢?
答案是:大势。
或者说是历史趋势。
很多时候,涉及国家重大事务的事,往往就是这样。
第一个人这么做了,第二个人也这么做了,那第三个人,就只能、也必须这么做了。
——因为已经有了先例,而且是不止一次的先例,证明了这一举措的正确性。
除非这一先例曾经引发过重大错误或失败,否则,后人就很难破坏这看似不堪一击,实则根深蒂固的‘趋势’‘先例’的影响。
而今汉室,虽然享国才六十来年,抛开前后少帝不算,满共也才传承了五代天子,但即便是这短短六十年、五代天子,也都是要对半劈开,分为两部分的。
即:太宗皇帝之前,及太宗皇帝之后。
毕竟再怎么说,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旁支代嫡宗,俨然是汉家帝系偏移。
类似的事发生在后世朱明王朝,太宗皇帝说不定还会被某个不屑子孙,给改谥号庙号,改‘宗’为‘祖’,如汉成祖之类。
是的没错,说的就是倒霉的明太宗/明成祖朱棣。
既然嫡系偏移了,且太宗皇帝之前,汉家实在是太乱——又是孝惠皇帝及冠而崩,又是先后两位少帝夭折于皇位之上,甚至还有吕太后女身掌权长达十五年。
结合此间种种,太宗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