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479章 慈,不掌兵! (第1/3页)
很不幸的是:郅都观察天色后得出的结论,同时兼备了战前预案中,最不利于汉军、汉军最不希望看到了两种天气。
——今夜风雪,会让郅都所部先锋大军举步维艰,伤亡惨重,甚至可能会耽误行程,乃至整场战役的进程!
而今日的浓雾,又会让高阙的匈奴守军,下意识提高警惕。
这很好理解。
好比你是个猎户,住在一条河边,河对岸便是一处猛兽巢穴。
但你并不担心,因为你知道这一窝猛兽不善水,绝不可能游过河流威胁到你。
后来,冬季降临,河面冰封。
虽然手握一杆名为阿卡拉什尼科夫47式的真理,你也还是下意识绷紧了心弦,开始频繁巡视河岸,观察对岸的猛兽巢穴。
只有亲眼看到对岸的猛兽巢穴,确定没有猛兽从巢穴中钻出,试图涉过冰面袭击你家,你握紧真理的手才稍松开了些。
直到有一天,起雾了。
站在河边的你,别说是对岸的猛兽巢穴了——连冰封的河面上,究竟有没有猛兽暗中观察,都根本无法通过肉眼看见。
于是,灵魂深处的惊慌和恐惧,让你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几乎随时随刻,都做好架起真理,扣动扳机的准备……
白天得大雾天气,对这场高阙之战的影响,便是类似的道理。
——寻常时节,高阙守军根本不慌,因为有湍急的大河,作为高阙的护城河。
但在冰封之后,就算匈奴人主观意识上,依旧认为汉军将士不可能在这个季节,发动对高阙的攻击,却也依旧会本能的、下意识的,有事没事多往高阙外的冰面,以及对岸隐约可见轮廓的博望城瞟一眼。
肉眼可见冰面上一览无余,什么都没有,且远方的高阙依旧耸立着,并不见大队人马——甚至不见人影行动的痕迹,高阙内的匈奴守军才会安下心。
而大雾天气,会让本就因河面冰封,而在内心深处生出一丝本能不安的匈奴人,因为无法看见博望城的轮廓、无法将高阙外的冰面尽收眼底,而加剧不安情绪。
这种不安,或许会转变为更高频率的观察、更加细致的巡视——也就是更加谨慎、严谨的守备。
又或者,会转变为一些意外的、莫名其妙的决策。
比如在周边转转,散散心之类。
很显然,对于作为攻城一方的汉家而言,高阙内匈奴守军的防备力量越弱、攻取高阙的难度越低越好。
而浓雾天对高阙匈奴守军带来的精神压力,却会起到截然相反,且汉家既不希望的负面效果······
“即可召集先锋军校尉及以上将官,至此议事!”
作为法家出身——至少是情感上极度偏向法家,且在历史上留下‘酷吏’之名的武将,郅都在行军作战过程中的决策,很少、甚至几乎从不听取麾下中层将官的建议。
往好了说,这是善战者所具备的绝对自信。
往坏了说,这也是法家出身的官员,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到近乎,以及近乎偏执的独裁偏向使然。
至于此刻,郅都难得召见麾下中高层将官,却是前所未有的,想要找人商讨下一步的决策。
“将军。”
“——将军。”
约莫半刻钟后,郅都所身处的土丘背坡,便出现数十道身材高矮不一,却无一例外粗壮有力的身影。
——此战,郅都所部先锋大军,共计三万五千兵马,是由足足七部都尉组成。
这就意味着郅都麾下,除了两个地位仅次于自己的副官,还有七位将军级别的都尉、三十五位偏将级别的校尉。
四十多将近五十号人,又都是块头一个比一个大的猛人,郅都很快便被围了个里外三层。
偏偏大军又在潜行,不便呼号。
于是,郅都便只能先示意身边中将:靠里前排位置的,记得把话往外围传一传。
人都到齐了,郅都也不多绕弯子,直接说明了情况。
“今日,是冬十一月初九。”
“明日,便是战前,朝堂庙算定下的开战期限。”
“最晚明夜,高阙之战,必须打响!”
“而在战争打响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