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3章 从沙漠到粮仓,哎~朋友,要来种地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73章 从沙漠到粮仓,哎~朋友,要来种地吗? (第2/3页)



    “这些土地还不是零星分布的,而是连成片,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大规模管理。”

    “其次就是薪疆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耕地都是水浇地。”

    “就算是天气再干旱,也能及时的浇水,完全用不着靠天吃饭。”

    大唐位面

    贞观年间

    尉迟恭看着天幕中的内容,不由得疑惑道:

    “这么说来,这在薪疆种地也没啥特别的。”

    “就像天幕里的说法,有手就行?”

    李世民轻笑道:“哪有这么容易,沙漠里常年少雨。”

    “连棵树都活不下来,那些娇贵的粮食就更不必说了。”

    “就这浇水一项,便是比登天还难,这边一瓢水下去,还没浇下一棵,”

    “这边的就干了。”

    “更何况这上亿亩的土地,岂不是浇一半死一半?”

    尉迟恭更加疑惑了:

    “这么说在沙漠里种地这么难?”

    “那为何天幕里说的如此的轻描淡写?”

    李靖翻了翻白眼道:“因为对于后世华夏来说,沙漠里种地本来就是有手就行。”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这不靠天吃饭的秘密就藏在地下,”

    “在缺水的薪疆,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

    “因此薪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农业滴灌体系,2.8万公里的地下输水管道在地下织就了一个‘隐形运河网’”

    “这技术可是个绝不容小觑的进步”

    “这个管网将天山雪融水精准的送到了每一株植物的根系,”

    “每滴水的利用率从35%直接飙升到了95%,”

    “原来每亩漫灌需要800立方米的水,如今只需要300立方。”

    “同时新建的470座固体水库,让地里的庄稼在干旱季节也能喝上一口救命水。”

    大唐位面

    贞观年间

    不止尉迟恭,天幕下的众人都被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毕竟无论是2.8万公里的地下管道,还是精准到每颗作物的滴灌系统都远超他们的想象。

    太宗皇帝李世民长叹一声:“后世果然把种地做到了极致啊。”

    “这些闻所未闻的技术,浩大的工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将麦子种进沙漠。”

    “若以此法观之,世间何处不是良田?”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同时薪疆的技术人员通过暗管排盐,生物改良技术,每年将500万亩的盐碱地变为优质农田。”

    “相当于每年再造一个荷兰的耕地。”

    “他们还利用北斗导航操控着4237亩智慧农田,无人拖拉机实现了24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