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6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165 (第2/3页)

铁鹰来决定了,留后门、使后手的事,就算林海不提醒,还有一位更擅长此道的凯恩博士在,各国想从铁鹰手上真弄到什么有用的好处,就真得看凯恩博士是怎么想的了。

    GDI太空舰队刚刚建立时,规模和星舰数量就只是当初铁鹰太空舰队时一样,就那么几艘科迪亚克级旧式战巡舰,以及一两艘正在秘密建造中的海巨兽级重巡洋舰而已。质量和数量上仅能编成一支舰队进行作战。

    虽然之后的数月内,月球船坞,还有南极秘密基地提供了同样数量的科迪亚克级战巡舰,让这支人类太空武力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但和思晶人相比,这支舰队还只是一支主要担负防御任务的防卫性小舰队,想要封锁、守卫、警戒整个地球圈,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而当时影响太空舰队规模的问题,除了制造资源不足外,便是星舰制造速度和操舰人员的问题了——之所以铁鹰会那么干脆同意安理会意见将铁鹰的太空舰队并入GDI,除了铁鹰直接掌管GDI太空舰队这个理由外,获得额外的资源,以及额外编制的船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林海由于克隆人士兵兵源数量限制上的问题,导致他目前总共只能制造20万克隆人。

    20万克隆人,看上去人不少,但是分担到全球范围,这20万克隆人就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地面作战没有个几万人肯定不行,操作星舰同样也需要人手——因为曾经有过智能机器人叛乱的问题,全球防卫军的重型装备在自动化上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高,大部分地方还是需要不少人手来操作那些设备——太空舰队上,操舰人员要分去几万,制造线上也要几万,这么一算,20万人眨眼的工夫就没多少剩余的人了。

    想要扩大太空舰队的规模,人员、资源都缺一不可少,但这都是铁鹰极度缺乏的。如果说铁鹰还只是一个民间性质的佣兵组织,20万人当然还够用,一支小规模的太空舰队也足够用了,但是一旦要介入全球范围的大战中,这点人肯定不够用。

    当然,就算铁鹰并入到GDI,掌握了GDI大部分的指挥权限后,太空舰队扩编的情况一开始也没有多少好转,毕竟星舰产量有限,资源虽然已经不是问题了,但要把那么多的资源全部转变成零件、装备,还有另外一个过程。

    哪怕是后来凯恩博士优化过生产线,制造一艘高精尖的星舰所需要的时间、过程,也不是制造一队战斗机能比的,那些动辄几百米长的星舰,并不能像铁鹰组织那些坦克、战斗机一样,能够直接在生产线上直接一体化“打印”出来。

    制造一艘星舰,只有少量部件可以直接“打印”出来,其他的部件都需要先制造出零件、配件后,再来组装,只不过那些需要组装的结构部件,能直接一体化打印成形,不需要再多一层额外的制造过程,节约了一部分制造成本与时间而已。

    但将这些制造出来的部件一次组装成形,同样也需要时间来完成,尽管有各种机械设备协助组装,但想要组装出一个体型是水面航母两倍大的星舰,可不是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哪怕是来自于另一个时空的先进制造技术也是一样。

    为了补充这方面的不足,也是因为要考虑为其他人类国家所提供的太空舰队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