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80章 援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80章 援军 (第2/3页)

朝贡几乎都是李贤主导,而韩雍一直主张的就是减少朝贡的次数,这是李贤跟韩雍等人的一个矛盾点,不过,矛盾还是有,可此时皇帝陛下想要在海上发动战争的事情上面,韩雍还是选择给李贤站在一起。

    至于徐有贞,他是把君主至上的政治理念贯彻到底,大明要以人为本,这个根本是皇帝陛下,在陛下没有做出重大错误判断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

    宦官体系在地方上拥有一部分的行政权,各省各地军政都在五军都督府掌控,在这个背景下,文官集团内部还分了好几帮,对于皇权的掣肘微乎其微。

    人也是矛盾的,朱见深虽然不允许,在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有什么人能够对自己的决策产生影响,可他也清楚,文官集团的掣肘还是有存在必要的,所以,他也不会一竿子打死,狠狠打击文官集团。

    乾清宫奏事皇帝陛下说的话传了出去后,虽然在官员之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还是有大批劝谏的奏章摆在朱见深的面前。

    可朱见深权当没有看到,置之不理,并在半个月后,直接给沿海六府都指挥使直下圣旨。

    让他们调集兵士,整训,统一调度,交予朱仪指挥。

    这就很尴尬了。

    官员们的戏很足,可皇帝陛下却一眼都不看。

    开国百年之际,各地的都指挥,三品大员,哪个不是祖上跟着太祖高皇帝征战过的,他们都是武勋子弟,是跟皇权站在一起的,在接到圣旨之后,可不管内阁怎么想,满朝的文官怎么想,不听皇帝的话,听谁的话啊,干就完了。

    这些各地的都指挥使纷纷调集兵马,并在半年整训之后,纷纷调到了宁波,而后再由宁波水师的船只运到琉球国。

    当然,这些搞完之后,都是大半年的事情了。

    虽然朱见深再一次的背弃了官员们认为的”大道“,可他们却毫无办法……

    这次援兵共一万三千人。

    朝廷也第一次的大规模朝海外调动粮草,军需,从福建,宁波来往琉球国的船队络绎不绝,而这个坚韧的民族也终于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