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章 皇明万年,我族昌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4章 皇明万年,我族昌盛 (第2/3页)

的百姓对官府是不信任的,在市面上有粮食出现的话,还是会呈现疯抢。

    他们靠天种地,交税纳粮,辛辛苦苦多年攒了些银钱。

    或是想给自家男娃长大后说个老婆,又或是给自家姑娘多弄点嫁妆,让姑娘出嫁后到了婆家说话也能硬气一些,更甚者是想将孩子送到镇上的私塾,念书识字,可以在城中谋一个账房…………

    他们攒着的这些钱,只是为了一个简单但又奢侈的梦想,可一场灾祸却改变了一切。

    古人常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他们对官府是很不信任的,他们要活着,要自救,前途迷茫之时,那些美好却“无足轻重”的梦想,便会被抛弃。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当市面上一旦出现粮食,他们就会抢,价格自然而然的就要飙升,价格升的越高,百姓们就抢的越发厉害……

    即便官府的告示满天飞,说朝廷开放官仓,从南方运粮,三十万百姓不会饿死一人。

    沁阳府的知府,监察御史亲临一线曾下令关闭所有的粮铺,却被百姓们痛骂,围堵官府,要求放开粮铺……

    不管官府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

    可百姓们不信啊……

    当然这也是朱见深老爹朱祁镇在世的时候,积累下来的弊端,虽有内阁百官,但中枢却是王振当家,在这种国计民生的大事上,朝堂之上争论不休,永远拿不出一个章程……

    现在于谦跟李贤二人辅理朝政,实际上说,做的已经很好。

    历年灾祸,都是将赈灾放到了第一位,并未出现过民变之事,可对于灾祸之后,百姓的日子,他们就鞭长莫及了。

    现在不是后世,国家生产力低下,朝廷的精力有限,根本就不能像后世一样弄出来灾后重建计划,刺激经济,或者直接发钱……

    朱见深也知道这点是自己改变不了的。

    可他生活在底层过,他想保住那些底层百姓最后的一点希望,这也是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善良。

    “于太保,李辅臣,徐都御史,他们三人什么时候到。”朱见深放下官文,看了一眼张保。

    ”陛下,已经催过了,于太保住的地方离宫城较远,估计会慢上一些,想必李辅臣跟徐都御史正在外面宫外面等着呢。”

    朱见深点了点头。

    李贤,徐有贞住在皇城不远处,可于谦却住的很远,朱见深曾说要赐给老师一处就近的宅院,却被于谦拒绝,所以每天上班,于谦要比诸多的大臣早出发,这种临时的召见,也是最晚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