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8章 农为邦本,食物为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8章 农为邦本,食物为天 (第2/3页)

西。

    因为柴也要钱,寒冬腊月,许多人连口热水可能都喝不上。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风寒一度会被视为绝症。

    这还是丰收年,要是遇个灾年粮食歉收,就得吃野菜,啃树皮……。

    上山下河,反正只要是能吃的,全部都被吃光了,最后发展到卖儿卖女,易子而食。

    就这还要时不时去服徭役,胡人入侵时还得应征入伍去打仗。

    边境失守就会被劫掠,屠戮,甚至被一些胡人当成两脚羊吃掉。

    也就四五年的光景,如今的幽州百姓家家有马,户户有地,养着鸡鸭牛羊等各类牲畜,家里的地窖中都存着一两年的粮食。

    每年除了收定额的粮食作为使用土地的税收之外,几乎没有巧立名目,再收其他税。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连徭役都给废了,直接使用异族奴隶和打仗抓回来的奴隶去干体力活,名曰劳改。

    如今哪怕最穷的幽州人也是一日三餐,每天都有热水喝,三五日见次荤腥,偶尔还有闲钱去买点蔬菜瓜果打打牙祭。

    而且随着畜牧司养殖技术的成熟,被阉割后养大并宰杀的彘肉已经没有腥臊味。

    随着炒菜的兴起,五花八门的杀彘菜已经成为各大酒楼的新宠,自然也上了每个幽州百姓的餐桌。

    像是最富庶的蓟县和涿县,这两县的百姓除了吃米饭、粟饭等五谷主食外,每日都是彘肉、牛肉(草原养的肉牛)、羊肉、狗肉等肉类换着法吃。

    此外还能吃到各类蔬菜瓜果外,还有来自辽东的鱼。

    两相对比,就可知人心向背,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这些百姓当初在城破时会选择与城池共存亡。

    说句毫不客气的话,如今这幽州数百万百姓只认一人为帝,就是他们的汉王。

    两年之前在永汉元年的封王大典上,刘备也做出永不抛弃幽州百万子民的承诺。

    这是什么意思呢,聪明人都听出来了,这是日后要在蓟县建都的意思,要让幽州成为天下的中心。

    还有一层意思,不是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是要死死控制住草原,在这里养出数十万纵横天下的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