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良嫔 (第3/3页)
严厉,但是有心人都能看出来,他们父子关系很微妙。
这――
真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在朝堂诡异的气氛中,萧仪正与李仪昊的周岁没有受到朝堂气氛的影响,办得非常的热闹。
同时,良嫔查出来的结果也送到了苏斐与清宁的手里。
苏斐看完了,就递给了清宁。
清宁看完了,目光看向苏斐,“这良嫔娘娘不简单啊。”
而她也从苏斐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的意思。
良嫔姓段,娘家段家却不是什么世家,在京城根基很浅。
她的父亲崔老太爷出身低微,靠科考入了仕途。所以,段家是出身寒门的读书人。
段老太爷与段老夫人都已经过世了好几年了,育有一子一女,儿子便是如今段家当家老爷段老爷,女儿便是良嫔。
段老爷官职也不显赫,也不过是翰林院一个从四品学士。
良嫔是选秀进的宫,慢慢地升到了良嫔之位。
可也就是是在这个位置就没有再往上升了。
良嫔,不争不抢也从不得罪人,很安静。
便是生了九皇子,也没有因此而恃宠而骄。
而,问题就是那是后宫,后宫是不见血的战场,而良嫔却是安安全全地稳立于后宫,还把九皇子健健康康地抚养成人了。
如此不争不抢的良嫔,怎么会没手段?
还有便是段老爷。
段老爷是在翰林院。
相对于朝廷的其他衙门来说,翰林院是清水衙门,也没有实质的权利。
然而,翰林院是育才,教才,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之地,同时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等的地方。
民间有云,“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
由此可见,能够进得了翰林院的人,都是非常优秀之人才,可以说,翰林院是齐聚了这天下最为优秀的文人之所!
段家出身寒门,却是有个在翰林院当学士的段老爷。
由此,段老爷在文官和读书人之间肯定颇有声望。
段家如今的两位公子,大公子二十三岁五前年的科考中了进士,也进了翰林院,小公子十八,也是在奋发念书中。
便是段家没有根基,这人脉非同一般!
“良嫔与父亲真的没有关系?”清宁仔细又看了一遍,把册子递给了苏斐。
难道真是只是苏华检觉得九皇子奇货可居这么简单?
“只要有关系,就一定能露出破绽来。”苏斐轻轻一笑,一边把册子点了火烧了。
清宁点头。
苏华检与良嫔都是深思熟虑的人,自不会露留下什么痕迹的。
住了几日,清宁与苏斐就带了苏瑾回国公府。
夏天热,所以,清宁与苏斐是太阳偏西才动身,回到了国公府差不多是黄昏。
回了国公府,清宁就打算把孙氏打算把苏谦谋外放的事透给苏老夫人。
显然,孙氏是为了孙玉雪与苏谦的子嗣,因为孙玉雪的身子,所以想要把庶出的孩子抱到孙玉雪的膝下养,可这又何苦要跑去外地?
这京城里,不能生孩子或没能生儿子的夫人们都是把庶出的孩子抱到自己膝下养着,然后把生母处理就是了。
为何,孙氏要舍近求远?还要把她亲生儿子苏谦外放去外地这么复杂?
除非,有人不许孙玉雪抱养庶出的孩子。
而这个人,不是苏老夫人就是苏华检。
……
彼时,远离国公府的京城南城,夕阳挥洒,鸡犬相闻,有孩子的欢乐的嬉笑声,一小院子吱嘎拉开了门,又黑又瘦的宋子逸走了出来。
刚没走多远,哧溜一下一个人影从他旁边的一院子里狂奔了出来,抱住了宋子逸的双脚,一边往院子里望去,惊恐地叫道,“这位大哥,行行好救救我。”一
宋子逸眼眸一冷,想要一脚踹开了,那人抬头求道,“救救我。”
沈清韵?宋子逸惊讶。
------题外话------
懒人的后果,一天码了昨天和今天的,就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