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2章 大数据营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412章 大数据营销 (第1/3页)

    “让火起来?”戴维斯现在都懒得思考了,直接询问道,“约翰,你有什么计划?”

    “让一个作品能有知名度,适当的营销是必要的。”秦少言字斟句酌的说着,“营销加上优秀的内容,作品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说来说去不还是找人吹嘛。

    戴维斯秒懂秦少言的意思,“这个比较简单,美国那边有专业的公关公司,他们可以策划运作。”

    “不。”秦少言摆摆手,“这件事不用找他们,或者说整个运作方案不用他们来主导。”

    秦少言义正辞严的说道:“我们是什么公司?”

    “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让网络在这次营销活动中占据主力!”

    “互联网?!”戴维斯皱起眉头,互联网营销这个还是比较少见的,之前他接触都是传统媒体的方式,比如电视、杂志、报纸。

    “为什么是互联网?”

    “因为互联网是咱们的主场。”秦少言微笑的又补充了一句,“主要是便宜。”

    “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就是数据,我们可以操控的数据。”

    戴维斯眼睛一亮,不过随后他又有些迟疑,“如果只是互联网会不会太单薄了一些,有些人更信赖传统媒体。”

    “传统方式也会有,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秦少言严肃的说道,“我们首先要给大家灌输一个概念,不管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模式,都要让大家牢牢记在脑子里,让它变成一个常识。”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熊潇歌在旁边听得入神,听见这话精神一振,“这个倒是很新颖啊。”

    “如果你想用一个东西去骗人,那你就得先让这个东西具有强大的信用。”秦少言兴致勃勃的说道,“比如庞氏骗局,为什么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上当,还不是因为做局的人前期信守了承诺给予了入局人高额回报,让他们觉得做局的人有信用。”

    “在信用破产之前,它会持续发挥它的作用,吸引更多人的入局。”

    “通俗的话来讲,要钓鱼就得先打窝,不打窝鱼怎么肯来,要让鱼相信这些饵料是钓鱼人专门来喂养它们的。”

    戴维斯敏锐的意识到,这个东西比什么改编电影要有价值的多,他追问道:“你详细说说。”

    “要说这个就不得不提到大数据概念。”秦少言站起身来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了“big data”几个英文字母。

    今天我们常说的大数据技术,其实起源于 Google在 2004年前后发表的三篇论文。

    分别是分布式文件系统 GFS、大数据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和 NoSQL数据库系统 BigTable。

    2004年那会儿,整个互联网还处于懵懂时代,Google发布的论文实在是让业界为之一振,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么玩。

    因为那个时间段,大多数公司的关注点其实还是聚焦在单机上,在思考如何提升单机的性能,寻找更贵更好的服务器。

    而 Google的思路是部署一个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通过分布式的方式将海量数据存储在这个集群上,然后利用集群上的所有机器进行数据计算。这样,Google其实不需要买很多很贵的服务器,它只要把这些普通的机器组织到一起,就非常厉害了。

    2006年,Doug Cutting将这些大数据相关的功能从 Nutch中分离了出来,然后启动了一个独立的项目专门开发维护大数据技术。

    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 Hadoop,主要包括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和大数据计算引擎 MapReduce。

    Hadoop发布之后,Yahoo很快就用了起来。大概又过了一年到了 2007年,百度和阿里巴巴也开始使用 Hadoop进行大数据存储与计算。

    2008年8月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编写《大数据时代》中将“大数据”这个概念完整的阐述出来。

    其实“大数据”这个名词本身出现的还要早,1980年未来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首次使用了大数据这个名词。

    2002年,美国政府在911之后以反恐的名义开始涉足大数据挖掘领域。

    “互联网存在着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人与机器交互产生的。”秦少言用力拍着那几个英文字母,“只要经过就必然留下痕迹,也就是数据。”

    “每个人每天会产生多少数据,一周呢?一年呢?一万人和十万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