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10. 第310章 在燃烧的情火中煎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10. 第310章 在燃烧的情火中煎熬 (第2/3页)



    阿星回过神来:“没……没想什么?”

    “那你干嘛不说话?”

    被兰花搂住脑袋,阿星忽然笑道:“此情此景,忽然令我想起一件事来。”

    兰花轻轻问道:“什么事啊?”

    阿星:“鹤庆那地方有大媳妇小丈夫的习俗,被你搂在怀中,我觉得自己成了被娘子用心呵护的小丈夫。”

    兰花咯咯笑了:“你还长我一岁呢,我咋就成大媳妇了?嗯,你说鹤庆那地方有大媳妇小丈夫的习俗,那是咋回事啊?”

    阿星:“我爸参加工作队时随其他工作队同志四处宣传政策,浏览了不少南国旖旎风光,领略了各少数民族的风情民俗。但我爸觉得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少数民族妇女的勤劳能干。并不是说我们这儿的妇女不能干,但我们这儿的传统观念确实跟鹤庆不一样。

    “在旧、社会的发达地区,大多数妇女都有缠足的陋习。女人们只在家里做做家务,带带孩子;如果谁家的女人下田干活,是会被别人笑话的。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男人们都参军打日本鬼子去了,田地里的活就没人干了,被情势所迫的女人,只好扛上锄头到田里干活。如果谁家的女人能种出粮食,马上就被人们誉为劳动模范,给她们挂上红花披上红绸,十分光荣。但在我们云南是男女同耕,女人除了老弱残废,全都能靠自己的双手种出粮食养活家小,如果要评‘劳动模范’,我们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妇女都能被评上。

    “我爸说那年工作队从剑川到丽江,路途艰难,走完了崎岖的羊肠小道,又要翻越一座险峻陡峭的铁甲山。翻越铁甲山的时候,从北方来的年轻男同志多数都没带行李,却依然步履艰难;像文艺组的郭淑珍等女同志,拄着拐杖走也累得气喘嘘嘘,身子摇摇晃晃。而帮工作队背摄影机、电报机等大物件的两位白族妇女,却背着比自己的头还高出一大截的背篓轻松的翻过了铁甲山。工作队的同志们见两位白族妇女如此能干,都敬佩的说这两位大姐真能干啊,如果是在北方,她们要被评为劳动模范中的劳动模范了。

    “两位白族妇女听了同志们的话,不知‘劳动模范中的劳动模范’是啥意思?但说她们‘能干’她们是知道的,也就是称赞她们。两位白族妇女听了工作队同志的夸奖,腼腆的笑了笑,谦虚的说我俩哪里算能干?你们是还没看到比我们能干的姑娘呢。一年轻同志好奇的问两位大姐,大姐,听你们意思,是说这里的女人还有比你们更能干的?对吗?两位白族妇女点了点头说,当然啦,你们肯定还没有见过背着自己的丈夫去赶街的女人。

    “文艺组的郭淑珍来了兴趣,凑到两个白族妇女面前问道,大姐,大媳妇背小丈夫究竟怎么个背法?媳妇为什么要背着丈夫去赶集?她们的丈夫都有病么?其中一个白族妇女抿嘴笑道,小妹妹,你不懂。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郭淑珍不解,问道,风俗?竟然有这样的风俗?一个大老爷们为什么要自己的媳妇背着去赶集?你们也背着自己的丈夫去赶集么?另一个白族妇女摇了摇头,说道,我们不背丈夫。兴背着丈夫去赶街的是鹤庆女人。我们剑川没有这个习俗。

    郭淑珍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风俗,但两个白族妇女也回答不上来。我爸看着郭淑珍那欲求不满的着急样子,笑着说道,淑珍同志,还是让我满足你的好奇心吧,我也是到昆明才知道鹤庆有这个风俗习惯的……”听阿星讲到这里,兰花咯咯笑道:“真有趣。阿爸怎会知道鹤庆那地方有这风俗?”

    阿星:“我爸说鹤庆那地方之所以有大媳妇小丈夫的习俗,是因为他们认为‘女大三岁银满箱,女大五岁金满屋。’有了这个说法,自然就产生了小丈夫娶大媳妇的事情。白族人民的传统观念里,娶到的媳妇年龄大过丈夫,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