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1章 好不容易看到所谓的美械装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1章 好不容易看到所谓的美械装备 (第2/3页)



    连最基础的军装都不能保证,反攻?

    谈什么反攻?

    对于这支被称为Y部队的反攻军队,张岚清不抱太大的希望。

    目前怒江东安布防主要是11集团军,宋希濂作为集团军司令,盯住了怒江防线。

    除此之外,计划征召20集团军、第8军、93师等部队,陆陆续续往这边靠来。

    按照这个征召速度,三五个月也是它啊。

    怒江西岸,日军投入了联队级兵力,做好了永备及半永备工事。

    主要作战地点为三个,分别是腾冲、龙陵、松山,鬼子在松山构建了非常坚固的防备工事。

    可以承受中口径火炮的轰炸,内部不受影响。

    更安排了113步兵联队,以及野炮大队,另增加防水、辎重、卫生队等人员,总兵力维持在四五千人。

    常备兵力3000人,预备兵力1400人。

    装备有100毫米榴弹炮8门,山炮2门,战防炮2门,高射炮4门。

    龙陵与腾冲均有重要兵力驻扎,随时可调配两三个联队的兵力集结。

    想要顺利渡江,必须寻找薄弱之处,进而突破。

    眼下要装备没装备,要火炮没火炮,要人没人。

    实际上要太多人也没用,重要的是火炮。

    需要105毫米以上的榴弹炮,才能对日军的永备工事产生效果。

    寻常的迫击炮、山野炮,根本砸不开所谓的坚固暗堡。

    张岚清这个不太精通指挥的人,都知道怒江对岸难打,那群集结而来的军长师长,更该考虑如何进攻。

    如能装备30个美械部队,配备重火力武器,集结三四十万兵力,当他没说。

    问题在于,来这里半个月,别说美械武器。

    就连国械装备也没看到,一根毛都没看到。

    反攻作战,没有物资补给,那不是天方夜谭呢。

    张岚清部队自己带过来一些轻武器,带步枪跟手枪,没让士兵空着手光着膀子过来。

    三千人被安排到江防附近,探查敌情,负责一段江防任务。

    11集团军宋希濂通过望远镜看过第五路军的军容,这些在平原地带作战的人,正迅速的吸收山地作战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