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归京雷厉风行,六部叙事 (第3/3页)
就班就行。
但随着最近朱棣又砍了、罢黜了一大堆官员,各地纷纷出缺,蹇义只好硬着头皮来问,新任外遣官如何选拔、任用。
“这个不急,先放一放。”
对于沿海各府、州、县出的缺,朱棣有自己的想法。
传统科举上来的儒生,这次他是不打算再用。
这些家伙治理地方不行,只会讲长篇大道理,朱棣需要的是一批能干、敢干,放到地方就能有效果的能吏。
尤其是两江、福建一系的官员,这次决不能用,以防再次看着他们坐大。
朱棣心里很清楚,接下来第二次下西洋中,利润是如何的庞大,更不敢擅用自己信不过的人。
“杨寓。”
被点到名的杨士奇,脸色有些难看的上前一步。
刘文升是他很信任的下属,能力很强,尤其是在外事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能独震一方,是他心中的左膀右臂,十分看重。
却没想到这家伙看着一身正气,私底下却和西洋番子往来甚密,给他们提供了不少情报。
自己一心想要发挥一身才学,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才终于进入内阁,受到陛下和太子重用,却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事。
叹口气,自己这个失职和监管不力的帽子,恐怕得牢牢戴上了。
可叹、可悲,谁让自己识人不明呢?
“杨卿”,朱棣面无表情,不喜不怒:“卿失责之罪,可认?”
“臣,知罪。”
杨士奇缓缓跪伏在地,取下头上乌沙轻轻搁在地上:“臣,愿领陛下责罚,任凭处置,绝无怨言。”
“知错方能悟,改之方为善,朕不是不分青红皂白滥杀之人。”
都察院的御史听到这句话,无不暗暗皱眉直撇嘴。
你不擅杀?那方孝儒和景清可就有话要说了。
你也就比你爹强那么一点,没有动辄砍个几万人。
但你这逮住蛤蟆攥出团粉,愣是把人家一门上下杀绝的本事,恐怕洪武爷都自愧不如。
但这些话也就肚子里嘀咕嘀咕,真敢张嘴,回去连遗书都不用写,带着全家去玩消消乐吧。
“....既然知错,朕又岂能不给卿悔改之机?”
朱棣的声音遥遥传来:“杨士奇官降两级,俸罚三月,这个礼部尚书的职,继续代着吧。”
虽然自知罪不至死,但这官八成是保不住的杨士奇,闻言顿时大喜:“臣,叩谢陛下洪恩。”
说这话时,已是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