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六章 缘由 (第2/3页)
典的权利。并在庆典上能占据一席之地。
这在大周的女子中间,已经是极高的荣耀了。放眼当朝,除了如今的小小,只有另一位文慧郡主,她的父亲是先帝的第十一子。与如今的圣上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母亲是圣上的亲表妹。文慧郡主乃是正室嫡出长女,身份尊贵,自出生便得了这个封号。
小小听着,不知如何冷汗就下来了。人家文慧郡主是身份尊贵,她是何德何能,居然能让皇帝赐给封号?天上没有白掉馅饼的好事,莫不是皇帝要给自己刷上一层尊贵些的金漆,送自己去和亲什么的吧?可如今大周天下一统,四邦臣服,哪里有需要用女子和亲的呢?
林氏看她们姑嫂俩说话,心里倒是欣慰得很,可另一方面闹不明白皇帝的意思,眼看着周伟还没回来,心里便有些着急,昂首往外望了几次。
临近晌午,周伟打发人回来传信,说是宫里留饭,叫他们不必等自己,自行吃饭就是。
林氏一听,便松了口气。往日里宫里也不是没有留过周伟用饭,这次周伟特地叫人送信回来,意思却不在饭食上头,无非是叫家里人不要担心,之前的事情他心里有数,只管放心就是。
直到快掌灯的时候,周伟才带着淡淡的酒气回到府里,随意擦了擦脸之后,看着一脸疑惑的妻子和女儿,他这才叹口气讲了皇帝赐旨的缘由。
简单点来说,因为这次恩科取士是第一次南北士子的大比,被御笔点为探花的赵天赐陡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大多数老臣觉得皇帝对南方士子太过优待,毕竟赵天赐的真实水平在那儿摆着,确实有点不够看。但是皇帝圣心独宠,已经点了赵天赐为探花了,如何能笼络南方士子竭尽全力为大周办事,成了最近朝堂上争议比较大的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文人们一旦讨论起这样的事情来,得到的最后结果就是要牺牲一个女人。不少大臣建议皇帝下嫁一位公主给赵天赐,一来通过联姻的举措稳定南方士子,二来驸马是不担任实权的,也就不用担心赵天赐为首的南方士子会影响到朝堂里北方派系的势力。
皇帝并不这么想。
开科是为天下取士,而如今的科举已然成了某些北方大族的囊中之物,朝堂上暮气沉沉。南方士子便是皇帝看好的新鲜血液,他们能替朝堂带来生机,同时也能将某些逐渐脱离皇帝控制的家族拉回轨道,甚至推下朝堂。
联姻可以,但不能是公主。
皇帝还是挺喜欢赵天赐的,虽然这个年轻人文采并不是特别出众,可是在赵天赐的身上皇帝看到了一股朝气,还有一份死心塌地。有没有才华不要紧,可以学,赵天赐只要不是个傻子,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磨砺,必然能成一方能吏。尤其是赵天赐的死心眼,这是皇帝最为看重的忠诚。眼看着自己年纪逐渐大了,总得挑选几个对皇室忠诚又有能力的留给新君。
赵天赐便是皇帝准备留给新君的能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